坚持“大题”大作,在优化服务上下足功夫,将“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融入招商引资之中,着力打造东营特色的招商服务品牌 ◆记 者 李志海 通讯员 赵尔靖 薛斌 赵阳
9月8日,由东营市投资促进局提出并编制的地方标准《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指南》获批发布,通过服务标准化,明确了项目招引与落地各个环节的服务规范,填补了国内招商引资标准领域的空白,也进一步擦亮了该市招商服务和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答好优化营商环境“考题” 今年3月28日,东营市委书记杨国强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心用情做好项目全流程服务,专人盯靠、全程盯靠,盯落地、盯开工、盯投产,做到兑现承诺不打折、服务企业不断线。 不打折的承诺、不断线的服务,是东营市聚力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给予广大投资者的坚定决心与满满诚意,也是市委、市政府交予各级各有关部门的一道必答之题。 作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牵头部门,市投资促进局坚持“大题”大作,在优化服务上下足功夫,将“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融入招商引资之中,着力打造东营特色的招商服务品牌。 “在招商实践过程中,我们坚持全流程跟踪、一站式服务,从最开始的项目洽谈考察一直到项目落地、投产及纾困解难等,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成熟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流程,但我们发现,国内各地还没有关于招商引资项目服务的统一标准。”市投资促进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无标准我们便创标准。通过实施招商引资项目服务地方标准建设,将整个服务流程精细分解,对每个动作进行共性要求,让服务对象予以反馈督导,能够更好地保障服务质量,推动营商环境升级,让企业放心安心扎根发展。”
让服务更有温度和力度 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如何定义?服务内容有哪些?流程是什么?谁来评价服务?如今,这些问题都有了“标准答案”。9月9日,东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地方标准公告,市投资促进局编制的《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指南》获批发布,成为国内该领域的首个地方标准。 “标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历时5个多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调研,征求了国家、省、市60多家单位及招商引资企业的意见,修改完善56稿,一关接一关通过了立项申请、计划下达、组织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报批审查、编号、批准发布、备案等程序。”市投资促进局分管负责同志介绍,“全文共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文件引用、术语和定义、服务团队、服务专员、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跟踪、服务评价与改进等9个部分。” 记者注意到,这份一共4963字的服务指南,突破定势,创新了多项亮点,如服务内容实现了全程化,既明确项目洽谈、签约、落地服务内容,还将服务延伸至项目运营发展,对项目实行一跟到底;服务流程实现了“精细化”,通过搭建“7+N”服务流程体系,明确项目信息获取、项目考察洽谈、项目重大事项决策、项目签约、项目手续帮办代办、项目认定及优惠政策兑现、项目运营发展服务等7个流程,每个流程又明确了N个工作环节;服务改进实现了“常态化”,特别是坚持以评价结果为导向持续改进服务,能使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始终保持新鲜活力。 “这一标准针对招商引资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开创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可操作性,对规范政府招商引资行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在9月2日的标准评审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崔卫杰对“标准”给予了充分认可。
释放服务标准化效应 好的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底气和生命线,东营市投资促进局不仅将全生命周期服务写入了地方标准,也有力落实到了招引工作之中,让“东营标准”成为了招商项目服务的鲜明标识。 今年6月,为促成年产5万吨功能高分子材料项目在东营市落地开工,在上海项目总部因疫情影响一个人都到不了的情况下,东营市投资促进局联合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用3个月的时间,帮着完成公司注册、项目审批、土地过户、土地证办理等手续,该项目负责人一到东营便拿到了一摞厚厚的材料。 因切身感受到东营招商服务的速度和温度,该公司的投资信心更足,决定从5.3亿元的投资追加至15亿元,由年产5万吨提高到20万吨。 一个月之后,东营市投资促进局又用时20多天,引进了上市企业无锡帝科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端新材料项目。 “招商引资绝不是一招了之,即便是项目落地,也不是工作的结束。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贯穿于各个环节,倾力提供精准化、保姆式服务。”今年以来,着眼于存量企业面临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东营市投资促进局创新“联动诊疗”服务机制,分类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招引合作主体,为困难企业纾困解难,如针对部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探索采取供应链金融、债转股等方式,提高存量资产与有效资金匹配度,为全市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