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11月末,涉农贷款余额1561.09亿元,比年初增加154.69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0.25%,增长11.00%,高于全市平均增幅0.26个百分点 导报讯 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力量,泰安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充分立足职能、主动作为,积极发挥组织引领和协调服务作用,引导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金融“鑫”动力。截至2022年11月末,涉农贷款余额1561.09亿元,比年初增加154.69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0.25%,增长11.00%,高于全市平均增幅0.26个百分点。 健全工作机制,构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四梁八柱”。该局成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专班,组建服务专员和金融顾问“1+1”服务团队,形成服务专员统筹主导金融顾问精准服务的多方联动模式;出台政策建设体系,制定《泰安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建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三农”金融供给能力,全市设立各类普惠中心、小微支行等服务网点机构735家;及时研判抓推进,建立调度研判制度,定期调度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对涉农金融服务创新、信贷支持等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调整工作重点。 创新产品服务,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源头活水”。该局精准定制人才产品,对符合人才贷款的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推出无抵押、无担保的乡村“人才贷”产品,目前,为农业农村人才办理“人才贷”业务7笔,贷款余额达3588万元;建立“人才信贷绿色通道”,大幅度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对符合条件的纯信用贷款2天内完成贷款发放。该局精准开展服务创新,鼓励银行机构针对“三农”特点,进一步创新涉农金融服务;精准实施政策担保赋能,加大与省农担公司对接联系,聚焦粮食安全、生猪稳产保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领域,依托山东农担泰安市管理中心,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 用足用活政策,兑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真金白银”。该局聚力政策性收储资金供应,加强与粮食部门沟通协调,全面掌握储备及轮换计划,推动农发行对纳入政府储备计划的储备及轮换资金足额敞开供应,助力各级储备体系建设,2022年,为11家储备企业授信18.63亿元,发放中央及地方储备及轮换贷款5.5亿元,支持储备粮食65.55万吨,实现6个县(市、区)全覆盖;聚力重大战略实施政策贷款保障,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农发行政策性贷款期限长、利率低的特点和优势,加大对徂汶景区水库治理提升工程、新泰西周河生态保护等项目争取政策贷款24.66亿元;聚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实施“金融助力乡村建设行动”,引导银行创新“城乡一体化”贷款产品,2022年以来,对泰山景区黄前片区安置房项目、东平古台寺村城乡一体化安置项目、宁阳高庄片区城乡一体化安置项目等投放“城乡一体化”贷款24.94亿元,引导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持续加大农地业务,全面激发农村土地资源要素活力,积极支持种业发展,累计发放农地类、种业政策类贷款24.4亿元。 强化综合施策,聚焦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多元模式”。该行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板挂牌融资,加大涉农企业上市挂牌工作力度,深入挖掘培育优质涉农资源,推动市安亿和再生资源、一禾教育、食尚食鲜等涉农企业在省内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乡村振兴板”挂牌,为企业实现多渠道融资奠定基础;创新保险服务,在乡镇设立“三农保险服务站”,大力推进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层级;发挥地方金融组织拾遗补阙作用,积极引导小贷公司、民资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加大涉农融资支持,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小额、分散的资金需求,累计涉农贷款余额7.98亿元,占总投放余额的8.4%;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互助业务,2022年累计开展业务31笔、互助金76万元,余额113万元。(亓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