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见习记者 杨佳琪
10月2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省政府政策吹风会,解读《山东省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李永华在会上表示,《方案》主要任务提出,将实施老旧厂区(建筑)转型提质工程,加强对工业遗存及工业建筑、工业设备等工业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据介绍,目前山东省共登记在册工业文化遗存214处,主要分布在沿海最早开埠的青岛、烟台、潍坊等市,以及胶济铁路、京沪铁路沿线的淄博、济南、德州、枣庄、济宁等市。从行业分布看,以采掘业、铁路运输业和酿造、纺织、化工为主,部分为装备制造业。以工业遗存为主要载体的工业遗产,成为镌刻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认定五批共194项国家工业遗产,其中山东省有14项,位居全国第二。
近年来,全省工信系统大力支持各地突出地方工业历史传承,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对工业遗产妥善加以保护利用。一是厂房和设备、设施的接续利用,如山东耐材集团鲁耐窑业有限公司,建于100多年前的大型厂房依然从事正常生产。二是建成主题博物馆或开辟历史展览区,如胶济铁路博物馆、青岛邮电博物馆、胜利油田“功勋井”等。三是发展工业旅游和体验休闲区,建成招远金翅岭金矿、坊子炭矿遗址、荣成神雕山采石坑遗址等一批主题特色突出的工业遗址公园。四是改造成文化创意园区,如由济南皮鞋厂改建的“西工坊创意文化产业园”、由青岛国棉五厂改建的“青岛纺织谷”、由淄博瓷厂改建的“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等地。五是对处于闲置状态的工业遗存进行研究保护并利用总体规划,确立开发利用项目。如因为工厂搬迁或停工,已整体废弃的章丘明水粘土矿、肥城7450工厂等地。
李永华介绍,下一步,省工信厅将会同相关部门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整体性保护,挖掘工业遗产丰富文化内涵。以因地制宜的城市规划、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参与为行动指南,综合考量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组织开展工业文化资源调查研究,进行规范认定管理,分级分类实施保护利用,更好地挖掘其历史文化、科学技术、艺术审美、产业特征等时代价值。
二是创意性展示,彰显工业遗产独特文化个性。突出各地的工业遗存类型特色,构建分行业、分区域的工业博物馆体系,全方位展示山东省工业发展历程,大力弘扬工业精神、工匠精神,广泛开展工业文化研学活动,争创爱国主义教育、党建教育、“大思政课”教育实践基地。
三是产业化增值,推进工业遗产释放经济价值。依托工业遗存和老旧厂房空间资源,积极承载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展示中心等文化设施功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对规模体量大、开发价值高、辐射带动强的工业遗产进行旅游开发,创建工业文旅综合体和4A级工业旅游景区。实施“千年匠心、百年品牌”推广工程,建设产业沉浸式体验馆,开展特色鲜明的工业遗产文化节、工业遗产旅游节等活动。
四是系统性发展,强化城市工业遗产情感寄托。综合低碳生态利用、宜人社区塑造、整体风貌维护,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形象提升相融合,依托工业遗产建设主题突出的工业遗址公园、城市文化公园等,形成适应当代生活方式的城市人文景观和公共开放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