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
此次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具体来看,资金将重点用于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众所周知,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遭遇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部分地区受灾严重、损失较大,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较重。同时,近年来各类极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对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早在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恢复重建”“进一步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这些重点工作离不开“真金白银”的保障。尽管年初预算已经安排了相关常规救灾和防灾减灾资金,但难以满足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需要。
此次中央财政增发国债,体现了财政加力保障重点支出的导向。在支持灾后恢复重建,保障民生的同时,也在补短板、强弱项方面发力,能够加强抵御自然灾害的长期能力建设。
资金使用的安排跨越了今明两年,资金使用方向兼顾了当下和长远,实际上也体现了政策的延续性。那么项目安排也能够很务实形成相应的实物工作量,有利于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压力,提高地方政府可用资金空间。同时将对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支撑。而且财政资金路径短、见效快,可以部分弥补当前地产投资低位所带来的资本形成缺口,稳定总需求。也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可持续助力稳增长政策发力显效。
当前增发国债超出市场预期,释放了政府稳定经济增长的信号,有利于提振信心与预期。更为重要的是,四季度调整预算较为罕见,显然是为明年财政可以更加前置发力,显示出对2024年经济增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