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聊城市阳谷县阎胡同村几条“有名无标”乡村道路进行设标,并将地名信息录入“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上传至网络地图,阎胡同村特色养殖产品鹌鹑的线上销售愈加红火。此前,养殖场和销售点的具体位置不明确、物流运输不畅困扰着当地养殖企业,加强乡村地名管理服务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带来“甜头”。
乡村地名管理服务关系乡村百姓出行、物流运输。日前,山东省印发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提出重点推进乡村地名命名更名管理、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地名文化保护弘扬、地名信息深化应用和地名赋能产业发展,全面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实施方案明确了5方面14项重点任务,包括织密乡村地名网、健全乡村地名标志体系、推动地名文化进村入户、深化地名信息服务、促进地名利农惠农等内容。同时,要求分动员部署、全面推进和深化提升三个阶段开展工作:今年12月底前,各市细化目标任务、具体举措和步骤安排,全面启动本地“乡村著名行动”工作;2024年1月至2026年12月,探索推进工作路径和可复制推广的工作经验;2027年1月至12月,做好工作梳理和经验交流,把实践经验转化为政策性、制度性成果,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地名力量。集中工作阶段结束后,将转入常态化实施阶段,持续推进至2035年。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8年,全省乡村地名管理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工作模式基本定型、工作路径基本成熟,乡村地名及其标志的广度、密度、精度适应乡村治理需要,乡村地名文化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乡村标准地名信息在各领域规范使用,乡村地名管理服务水平实现跃升,地名助力乡村振兴作用充分显现。到2035年,城乡地名公共服务实现一体化、均等化,优秀地名文化成为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地名助力乡村振兴取得重大成效。
今年以来,山东共命名、更名乡村地名6700多条,设置维护乡村地名标志1.2万块,采集上图百度、高德地图平台乡村地名1万多个。全省组建350支地名志愿服务队,深入乡村开展地名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开展“沿着黄河看地名”活动,探索地名文创大赛,推动地名文化助力“好品山东”建设;率先建立三级地名保护名录,加强老地名保护。
山东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扎实开展“乡村著名行动”,着力提升乡村地名管理服务效能,织密乡村地名网,健全乡村地名标志体系,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更好地发挥地名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