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上班花费多长时间?路程有多远?近日,记者在豆瓣平台以“通勤时间”为关键词搜索,发现有不少上班族吐槽自己每天消耗太多精力在路上。北京网友@忽然而已表示:“单程100分钟,挤不上去公交车,地铁站坐5号线转10号线,下车再骑自行车,心力交瘁。”也有网友称自己租住在公司附近,虽然距离近了,但承担了更高的房租。
你所在的城市通勤现状如何?日前,中规院和百度地图联合发布《2023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选取45个中国主要城市,延续通勤时间、通勤空间、通勤交通三个方面的9项指标,呈现出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职住空间与通勤特征变化。
1994年提出的“马尔凯蒂常数”指出,人们通常能接受的单程通勤时间约是30分钟。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单程平均通勤时耗36分钟,有33个城市达到此标准,约占73%。看来,30年过去了,30分钟仍是人们的“幸福通勤时间”。
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单程通勤时间在45分钟以内的人口比重)被定义为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质的衡量标准,也就是说,45分钟以内通勤时间也是比较幸福的。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总体平均76%,与去年持平。其中,深圳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77%,保持了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的最高水平。
北京、上海、广州、天津4个超大城市,东莞、青岛、济南、哈尔滨、大连5个特大城市, 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同比提高。连续3年对比,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降多升少,只有上海、武汉、南宁等9个城市45分钟通勤比重提升1-3个百分点,18个城市下降。
一段超过60分钟的上班路往往挑战着打工人体力和耐力的极限。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60分钟以上通勤人口比重12%,将之与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市区就业人口1.15亿相乘,全国仍有超过1400万人口承受着极端通勤。2020-2022年,超过30个主要城市极端通勤人口比重增加,其中,济南增加最多,约3%。
有研究表明,城区人口规模与通勤时间呈正相关。近年来,济南城市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2022年,济南市常住人口由1007.17万人增长至1034.21万人,城区建成面积扩大至853.9平方公里。
最能让上班族感到幸福的莫过于就近职住,不必早起赶车,也不必多次换乘。幸福通勤,即单程5公里以内通勤。据报告,45个主要城市幸福通勤比重平均达到50%。
平均通勤距离体现出真实的职住分离情况,决定着基础设施投入与交通压力。北京是全国通勤距离最远的城市,单程距离为11.7千米。济南、青岛的单程平均通勤距离分别为8.7和8.9千米,与特大城市平均水平相当,在三年来均有1千米左右的增长。
通勤空间半径反映城市紧密通勤联系的空间范围,由构建覆盖90%中心城区通勤人口居住与就业分布的空间椭圆长轴定义。2022年,特大城市通勤空间半径平均水平为30千米,济南市表现突出,通勤空间半径为33千米,高于特大城市平均水平,三年来连续增长达2千米,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增强;青岛市为26千米,虽低于平均水平4千米,但呈现出增长态势,同比增加1千米。
地铁、公交、自驾、自行车……经后浪研究院一项调查发现,在五花八门的交通方式中,地铁通勤一枝独秀,以62.9%的压倒性优势占据通勤方式占比榜首。快速准点通勤、绿色出行,地铁通勤时代轨道线网对职住空间的支撑作用愈发突出。
2022年,青岛轨道交通新增里程为30.7公里,穿心线路有效改善了线网结构,带来8个百分点的轨道800米通勤覆盖(居住地和就业地两端均在轨道站点800米覆盖范围内)提升,超过特大城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是年度增长最多的城市。同时,青岛也是特大规模城市中公交保障的最好水平,45分钟公交通勤能力占比(45分钟内能够通过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等公交方式通勤的人口比重)达到50%。
相较于青岛,济南由于地下泉脉众多,地铁规划上有诸多限制,45分钟内能够通过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等公交方式通勤的人口比重为44%,在以青岛为首的特大城市中排名最后。为了解决通勤问题,济南的上班族们选取了一种更为灵活的出行方式——电动两轮车。据公开报道数据,截至2023年8月,济南市电动自行车市场火爆,销售门店超600家,保有量超380万。同时,济南市的摩托车保有量从2020年8月的28.46万辆增至2022年9月的46.4万辆,几乎翻了一倍。当地人戏称:“在济南,你可以没车没房,但不能没有电驴。”
(济南电动两轮车大军 图源:齐鲁壹点)
近年来,为实现城市规模在城镇化高速发展下的可持续扩张,多数大城市已形成多中心的空间分布格局。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通勤距离达到上限,中心城区的吸引力将会减弱,距离较远的居住者将转而到“副中心”寻找工作机会。机会、通勤、租金,选择背后往往是很多职场人的无奈辛酸。通勤时长普遍增长,意味着很多人为了节省金钱而甘愿忍受长时间通勤。生活不易,逃离“卷生卷死”的通勤日常应该是很多每天起早贪黑、长途跋涉打工人的梦想吧。(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