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
“实现数字化转型后,车间产量由原来的100吨/日增加到300吨/日,生产人员由9人减少为4人,加工成本由原来的120元/吨降至约60元/吨,成功实现了降本增效,经济效益十分可观。”11月23日,“高质量发展 山东国企行”——全国主流媒体走进山东国资国企主题采访团来到鲁粮集团下属的鲁粮米业高端大米加工项目生产线,鲁粮米业负责人丁进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成效如是介绍。
在鲁粮集团全机械化生产打造的观光体验式大米生产线,经济导报记者看到,车间里大米生产线全自动化、全智能化操控,仅有一两名技术人员在大屏幕前观察数据,设定生产工艺控制设备启动、停止,实时监控并记录各设备运行状况与生产情况,偶尔有机器出现报警声或数据异常时,系统会对故障设备做出报警提醒并自主启动应急动作,关闭相应流程段下料口,防止因设备故障而产生的连锁故障。
据丁进介绍,鲁粮米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以“安全、绿色、效益”为核心,打造了“标准化、智能化、协同化、精细化”的信息管理平台,以物联网感知数据、视频数据和储备管理业务数据融合为支撑,构建一体化、智能化的业务闭环,日处理300吨稻谷。现代化大米加工、成品粮仓储配送供应等信息化网络系统上下联动,业务与财务数据互联互通、省军供平台对接和库区集合数据全覆盖,一张图全景看清粮库业务采购动态、库存变化和库区安全,可实现生产运营智能管理、业务分析精准预测,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据悉,鲁粮米业依托山东省区域性军粮配送中心项目建设,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建设了生产自动化、管理可视化、运营智能化、监控诊断远程化的智慧米厂,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
作为提升军粮供应和应急保障能力而投资兴建的重点项目,鲁粮米业始终牢记服务军需民食、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责任。项目依托集团东营黄河口4万亩优质弱碱米种植基地、黑龙江五常大米核心区种植基地、黑龙江八五八农场优质长粒米种植基地、天津宁河种植基地四个原粮基地,立足保供稳市、保障军需民食,科学优化济南市及山东省成品粮储备的品种结构和规模,推动粮食应急加工、储运、配送、供应等重点环节有效衔接,是集团保障成品粮油生产能力、供应能力的全新升级,进一步增强了山东省成品粮油宏观调控和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巩固提升了维护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
目前,一期项目已正式投产运行,项目整体达产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利税700万元,在吸纳乡村富余劳动力、助力农民就业增收和产业兴农方面作出了示范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