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日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修订发布了《基金从业人员管理规则》(下称《管理规则》)及配套规则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投资管理人员注册登记规则》(下称《登记规择》)。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登记规则》加强对募集期、封闭期、管理现有已成立公募基金产品未满1年等情形下基金经理的离任及变更管理要求,对基金经理随意离职做出诸多限制。
《管理规则》则明确规定基金从业人员不得有奢靡炫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行为。
实际上,近几年,就有不少因为券商或家属的“炫富”行为引发网友热议事例。
如2022年初,在小红书上,一名博主晒出了自己2021年1月至11月收入,为224.67万元,已申报税额合计62.32万元。后被曝出该小红书博主为券商非银分析师,虽然当事人予以否认,但该事件引发了行业热议。
2022年7月,一则“90后券商交易员月入超8万”相关截图在社交平台疯传。截图显示,有博主在小红书上晒出其配偶的收入水平及两人合照并配上由中金公司开具的“月均收入为82500元”的收入证明。
实际上,早在去年已有多家券商口头上或明文公布相关规则防止炫富。
如某券商固定收益融资部“行为准则”明确对“奢侈品使用、言谈举止、对外宣传、生活作风”四方面进行行为规范,多方面禁止员工“炫富”。包括“工作环境下不允许开豪华车(100万以上)、戴高档手表(15万以上)、使用高档包(5万以上)”等要求,避免炫富、高调等行为给公司甚至整个行业带来负面影响。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由于基金投资波动起伏较大,不少投资者蒙受了损失。在此前提下,基金业“旱涝保收”的收费模式也颇受争议,因此炫富行为更成了引燃情绪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