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见习记者 李淑楠
择一城安居乐业,你会投票给哪一座城市?山东东营,因河而生,因油而兴,吸引了两代人到此安家落户、创业奋斗。今天的东营,拥有着“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等诸多名片,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在中国这片最年轻的土地上,一幅平安建设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9月25日-9月27日,经济导报记者一行走进东营市,实地探访区(县)、村镇和社区以及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的平安建设“经”,还原“平安东营指数平台”运转下平安建设的“守安”大逻辑。
“急难愁盼” 件件有解
百姓事无小事,群众对平安稳定的新要求新期盼,件件都是平安建设的必解题。从社区治理、油地共融,到矛盾纠纷化解、营商环境改善,东营市因地制宜开出一个个“巧解”处方。
每天中午11点多,东营市东城街道府前社区的“幸福包子铺”就会排起长龙。大葱猪肉的2.5元一个、三鲜的2元一个,当天现包的包子,热气腾腾,一出锅就售卖一空,味美价廉,这道社区居民心头的放心餐,也是“破冰”社区治理的抓手。
府前社区成立于1994年,现有4个居民小区,常住居民3696户、1.1万人,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4669人,占总人口数的46%,其中80岁以上的262人,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作为学区房社区,小区内还有900余户租户,占总户数的25%。据府前社区党委书记生沈阳介绍,府前社区的治理工作,从一开始就是一道难解题,比如,人口流动性大,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的意愿不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对社区建设和治理缺乏责任感,居民之间矛盾频发……
过去,府前社区居民拨打市长热线的数量长期稳居前3位,社区缺乏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平台和载体。
为破解这道难题,府前社区党委探索“府前好邻居”治理品牌,通过多元共治,充分发挥“府前好邻居”预警员、联络员、矛调员、示范员、监督员作用,让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人人争做府前好邻居。“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矛盾化解在萌芽当中’的社区治理新格局。”生沈阳说。
▲“幸福包子铺”是社区自治的一个缩影
“幸福包子铺”今年开张了,不同于别的包子铺,采用“社区经济+公益慈善”的模式,每天供应365个蒸包,其中,300个面向社区居民,采用近乎成本价的微利模式对外销售;另外65个包子全部免费送给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
在这间充满温情的“幸福包子铺”带动下,社区居民自发成立了“五老”志愿服务巡逻队和矛调队,这也是社区自治的主力军。“府前好邻居”社区治理品牌底色亮了,社区通过整合治理资源,推动治理协同,助力社区矛盾调解,提升治理效能,构建新型邻里关系,让邻里亲情成为社会治理的“软化剂”和“稳定器”。
共建共享底色鲜明
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社区的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就打牢了。
东营市坚持把社区作为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桥头堡”,全力构建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市县乡社区相贯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解纷”体系,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例如,聚焦基层调解资源短缺、法律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打破原有的资源分配“倒金字塔”型格局,畅通多元力量下沉通道,在基层普遍建立起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调解团队。今年以来,东营市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2万余起,97%以上的矛盾纠纷在社区层面化解。
经济导报记者一行采访发现,“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成为东营市市县乡社区各个层级的“标配”,通过多元力量下沉,实现了矛盾纠纷“集约化”调处,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以广饶县稻庄镇淄河店社区为例,社区面积11.34平方公里,现有行政村13个,成规模的居民小区有6个,户籍人口9800余人,流动人口1.5万余人,企业200余家,商铺470余家,社区流动人口远超户籍人口。其中,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外来人口占比70%以上,是稻庄镇最大的流动人口聚集区。
这样一个区域,各类风险隐患多,社会治理的“堵点”也多。淄河店社区搭建起300余平方米的矛调中心,设有“一站式”接待大厅、调解室、老书记调解室、平安积分超市等功能室,实现与专属网格工作委员会联动配合、资源共享。
网格员深入了解流动人口租房、就学、就业、户籍办理等个性需求,担任代办员,依托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专属网格工作站等阵地,为群众提供居住证办理、法律援助、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
30余名科级干部、132名机关干部包靠社区,下沉企业担任驻企联络员,监督企业做好环保、安全生产等工作的同时,加强对企业遵纪守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监督、教育,从源头减少纠纷发生,为外来人员营造良好的就业安居环境。
稻庄镇党委宣传委员、统战委员于夏娟发现,随着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选择在稻庄镇安家落户,稻庄镇实现了将人才吸引得来、留得住,为全镇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辖区治安警情和信访量逐年下降,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和谐社区。
“数字引擎” 模式创新
数字化改革,让平安建设插上了迭代升级的翅膀。东营市借势数字化改革,依托市域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创新研发了“平安东营指数”系统,通过对平安建设重点领域指标数据的建模分析,实现了对全市各级平安状况的动态感知、智慧预警、科学考评。
以电信诈骗发案数指标为例,该指标是一个逆向指标,即电信诈骗发案数越高,分值越低。指标采用纵横时空排名法计分,通过“自比”和“他比”相结合的方式,科学赋予分值。“自比”指的是本月发案数与过去6个月平均值比较,本月发案数大于过去6个月平均值且数值越大,排名越低;“他比”是指对五县区电信诈骗发案数进行横向比较,发案数越低的县区排名越高。按照“自动抓取优先、部门填报补充”原则,打通“平安东营指数”系统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数据接口,动态抓取各类指标数据,存储至独立运行的数据云端。
“随着‘平安东营指数平台’延续运行、数据量不断扩充,有关部门可以逐步实现对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活动期间呈现的规律性、周期性风险隐患提前预测预警,把各项整治措施提前部署到位,将各类风险隐患最大限度地消灭在萌芽状态。”东营市委政法委综治督导科科长刘园园说。
“数字引擎”,给东营的平安建设带来了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打通了治理“堵点”,打造了诸多鲜活生动的治理样本。
以“平安东营指数”为牵引,大王镇借力数字智能化手段,主动将矛盾化解的关口前移,强化预测预防预警。比如,通过建设“数智大王”工程,将安全、环保、治安等信息纳入镇域治理运行管理平台,实现“一屏观大王、一网管全镇”。借助数字智能化手段,增加视频监控等硬件投入,织密数据资源网络,构建多维分析“智慧大脑”,提前分析研判、科学预测苗头性问题,“靶向” 定位纠纷风险点。
利津县明集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依托全县开发应用的“利津智理”矛盾纠纷调处信息化平台,打通“线上+线下”“现场+远程”调解双通道。调解员分门别类地对矛盾纠纷的类型、特点、数量进行分析,上传“利津智理”平台,量化各项指数指标,生成“矛盾纠纷热力图”和“矛盾纠纷指数”,做好“预警推送”,有针对性地制定区域性、时段性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工作方案,全力抓好源头治理。
数字引领,基层公安也走在前。利津派出所推进融指挥调度、情报研判、数据监测、视频巡查、装备运维于一体的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建设,具备调度警力、服务警情、警情反馈等功能,可实现重点人员无感稳控;建立“云调解”警民联调中心,调解现场可直接通过手机联网勤务指挥室开启视频会议模式;设置专职研判岗位,形成指向性巡防指令,调整重点巡区,优化警力布局。
从被动治理转向主动预防
东营的平安建设,已经步入了从被动治理向主动预防的转变,实现了精准化风险预警。“平安东营指数”平台通过打通与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的数据端口,将县乡两级矛盾纠纷数据纳入“日度指数”和“月度指数”运行体系,既实现了对各级矛盾纠纷总体态势的科学研判,又能对县乡矛盾纠纷异常状况进行实时预警。
河口区有这样一个地方,这里有各种各样物美价廉的商品,是消费者的“天堂”;更聚集了一批怀揣梦想的创业者们,是自由和包容的“土壤”。这就是六合街道城东现代电商物流园。该物流园占地170亩,园区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投资2.1亿元,设有直播基地、快递、物流仓储三大功能区,入驻商户200余家,从业人员1000余人,是全市最大的新业态聚集区。
“园区总投资2.1亿元,具体来说,就是我们用2500万元的政府资金,撬动了1.85亿元的社会资本,实现了村集体、村民、企业和政府的多方共赢。”六合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政协联络室主任刘倩说。
为了让新业态落地生根,聚集区搭建起全周期服务链。通过大走访、大调研,形成了资源、需求、服务“三项清单”,为新业态群体提供全周期服务,实现了对多方资源和各级政策资金的优化配置。例如,设立10万元“关爱基金”,探索发展“物流经济”;推进信用建设治理共同体,入驻的200家电商、物流和供应链企业形成“一盘棋”,实施信用激励暖“新”措施,制定了《新业态聚集区公约》。
“在我们的园区既有电商直播,又有快递、仓储、物流还有跨境电商,多业态互融互促,帮助我们实现了从想干事到干成事的飞跃。”刘倩表示。
从需求出发,真正让商家、平台、消费者都获得了实惠。六合街道带领群众共同富裕,实现了社会治安满意度大幅提升。
在东城街道“CBD”——沃德中心商圈治理中同样体现了“需求导向”。沃德中心涵盖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地产建筑、数字经济等10余种业态640家企业,商铺205家,从业人员1.7万余人。辖区内楼宇企业普遍存在沟通难、资源聚合难、获取外部资源难、招聘吸引人才难等难题。
“去年8月,我们成立了全省第一个楼宇专属网格工作委员会,推选出7名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家,参与商圈治理和发展,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合力解决困难问题,形成了共治共建共享的新格局。”金融港社区党委书记李颜辰说。
专属网格工委自成立以来,深挖企业和职工需求,完善议事协商、项目立审、社区基金等保障机制,切实解决了一批发展治理难题。最近,沃德商务区承办“春风行动”人才招聘会,招引300余名专业人才落户企业发展,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为企业助力。
为更好地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东营市公安局河口分局建立“项目警长”机制,在全区130余个重点项目全部设立项目警长,针对12家高科技企业集中的优势,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逐一制定更有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的服务举措,实现“一企一策”。河口分局先后取消公章刻制审批,为企业注册登记提供最大便利;放宽企业员工落户条件,为职工落户开通“绿色通道”;对车辆集中的企业提供上门查验服务,为企业运营节省时间和成本;助力“双招双引”战略,为招才引智、人才引进建立“快速通道”。遍布河口经济开发区的“警企工作站”,不仅在推动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见证了人民公安与辖区企业群众鱼水情深。
“平安”两字重千斤,社会稳定是民心。东营市以“平安东营指数”为支点,撬动平安治理大难题,增民生福祉,保百姓无忧,筑牢了平安建设示范市的“平安”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