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县域强则省域强,县域活则全盘活。山东省委、省政府立足山东实际,聚焦聚力破除各类壁垒瓶颈和制约因素,统筹谋划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和《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下称《行动方案》),为推动和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厘清了方向思路,明确了任务目标,提供了政策支撑。
“两份文件相辅相成,又各具有侧重点,意在合力塑造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范玉波表示,有利于推动山东县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硬招”多,探索、对标并提升
《意见》共六部分。其中包括:以产业升级夯实发展根基,主要包括提振县域工业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服务业融合创新、培育高质量经营主体、提高园区承载能力;以城乡融合提升发展能级,主要包括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做强县城载体、提升乡镇活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要素支撑增强发展动能,主要包括优化用地指标供给、提高用能保障水平、加快科创要素聚集、完善人才引育机制;以改革开放再造发展优势,主要包括深化扩权赋能改革、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机制创新强化发展保障,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新型帮扶机制、优化评价激励机制。
《行动方案》共四部分,包括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提出实施经济强县领跑计划、特色强县示范计划、百县图强计划、薄弱县跨越计划、特殊类型县振兴计划等“五项计划”;重要举措,围绕落实重点任务,提出推进实施产业升级优势再造工程等“七项工程”,包括30条具体措施;组织保障等。
山东省委财经办副主任、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锋介绍了《意见》和《行动方案》的政策亮点:
《意见》和《行动方案》注重结合山东实际统筹谋划,坚持在守牢安全底线的同时,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重产业、强融合、保要素、促开放、建机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实招硬招新招。
探索性举措。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积极探索创新、鼓励先行先试。比如,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提出“分批开展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分行业提炼共性应用场景,分规模打造数字化改造企业样本”;利用我省工业互联网发展优势和已有布局,提出“分批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模式,推动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互联网落地应用”。比如,在培育高质量经营主体方面,对企业成长实行全生命周期分段培育,提出开展“苗圃行动”“雏鹰行动”“登峰行动”。再比如,提出推进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建设,推动上市空白县尽早实现“破零”。
对标性举措。主要通过学习借鉴浙江、广东等先进省份经验做法,拓宽思路、用其精髓,同时结合实际出台顺应我省发展阶段、发展环境的措施。比如,为推动农业领域数字化改革,提出“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一批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比如,在县城、镇街、乡村的建设和治理方面分别发力,提出实施“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行动”“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乡村振兴赋能增效工程”等。再比如,在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方面,提出“支持毗邻县域一体化发展”,既包括省内毗邻县域合作,还包括支持探索与省外毗邻县域开展合作等。
提升性举措。为保持政策稳定性、延续性,将过去实践中切实管用的举措进一步深化加强,打造升级版本。比如,在过去我省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深入开展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针对基层反映集中的行政中介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定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全面清理规范省级部门行政中介服务事项,实行清单制管理”。比如,提出深化新一轮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修订完善开发区(园区)主导产业目录。再比如,在我省每年开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每年召开一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市、区)委书记交流会,每年推出一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特色典型案例,每年发布一份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报告”等,使过去一些产生良好效果的探索性做法常态化,成为省委加强对县域经济领导的重要制度性安排。
特色产业集群这样发力
立足县域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是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对提升县域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高度重视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以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建设为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培育省级特色产业集群100家,涵盖全省大多数县域;培育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5家,总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李英峰介绍,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各集群的比较优势,立足集群的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重点抓好集群数字赋能、创新引领、企业培育三方面工作,持续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数实深度融合。其中,强化供需对接。面向全国征集优质服务资源,加快组建省级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库,针对集群个性化需求推出定制化产品和服务。推动各市县深入调研、把脉问诊,摸清所在县域集群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供需双方实现精准对接,提升集群数字化转型水平。大力培育示范标杆。立足细分行业,开发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市场化转型方案,在集群内树立一批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企业,促进县域内中小企业“看样学样”,主动转型。大力推广数字营销。
强化创新引领,持续提升研发能力。其中,持续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在县域集群积极布局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努力建设更多高质量创新基础设施。支持集群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创新联盟。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检验检测、试验验证、认证认可等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集群内大型仪器设施开放共享,有条件的集群可以积极布局建设企业主导、产学研融合的综合性中试验证基地。
强化龙头带动,聚力优质企业培育。其中,聚焦做强领航型企业。引导县域内重点企业对标一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主动参与技术规范、标准制定,加快打造一批制造业领航型企业。强化龙头企业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积极参与配套产业园建设。加力培育高成长企业。聚焦县域主导产业,以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等企业为重点,建立梯度培育项目库,加快完善优质企业培育体系,努力打造更多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充分发挥双创基地、众创空间等积极作用,帮助中小企业站稳脚跟、加速成长。打造融通发展格局。支持龙头企业开放资源要素,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速创新型小微企业孵化成长。鼓励中小企业围绕龙头企业需求,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合作对接,特别是积极参加“十链万企”融通创新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入链进群发展,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县域强则省域强,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富则百姓富。经济导报记者从山东省发展改革委获悉,我省县域经济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质量效益不高不优等问题短板。对此,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省有关部门,切实抓好《行动方案》重点任务的贯彻落实,扎实做好“培强”“扶弱”“联动”三篇文章,推动强县进位、弱县赶超,积极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其中,在培强方面,对标先进省份经济强县,发挥省内胶州、龙口、荣成、邹城、寿光等“千亿县”带动作用,支持一批基础好、潜力大的县加速实现提档升级,争取打造更多具有全国有影响力的经济强县;发挥特色强县引领作用,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每年认定一批各领域特色强县,示范引领全省县域发挥比较优势,激活发展引擎,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县域经济版图”;强化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每年认定通报一批先进县和进步县,大力实施典型引路,激励全省县域争先进位、不断突破。
政策激励+产业培育+财金联动
郡县治,天下安。近年来山东省财政围绕县域发展需要,健全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体系,加大对重点区域和产业的投入保障,有力夯实了县域财政基本盘,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山东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文毅介绍,下一步,省财政厅将重点做好政策激励、产业培育、财金联动“三篇文章”,完善财政政策,集聚优势资源,塑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强化政策激励引导,调动县域发展积极性。支持培育特色强县,在工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分别遴选10个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特色强县,给予一揽子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引导县区发挥比较优势、壮大特色产业。激发薄弱县发展动力,设立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从财源质量优化、运行风险防控、财政管理绩效、自我保障能力提升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价奖励,引导县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促进特殊类型县振兴发展,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支持政策,支持革命老区、生态功能区、老工业城市等更好解决自身困难、补齐民生短板。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县域财源基础。支持再造产业升级优势,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综合奖补、工业互联网培育、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等财政奖补政策,加快建设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保持省级科技投入强度,支持开展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壮大县域创新发展生力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机制,将碳排放总量和碳减排强度等指标纳入省对下调控范围,对市县政府提高减污降碳调节资金收缴标准,引导提升县域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强化财政金融联动,引入更多金融活水。强化“财政+银行联动”,实施“技改专项贷”、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碳减排政策工具等财政贴息奖励政策,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降低县域市场主体融资成本。强化“财政+担保联动”,完善风险补偿、降费奖补、资本金动态补充等政策,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引领作用,为县域企业发展增信赋能。强化“财政+基金联动”,加大政府引导基金投资运作力度,完善财政资金股权投资运作模式,不断拓展县域发展融资渠道,引导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县域重大项目、重点产业。
经济导报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两个文件起草中,坚持分类指导、靶向攻坚。充分考虑全省县(市、区)差异,鼓励“一县一策”,做强特色优势富民产业,注重“抓两头、带中间”,支持强县进位、弱县赶超,避免政策“一刀切”。
范玉波表示,文件坚持需求导向,“尤其是聚焦了近年来山东县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制约瓶颈,在产业发展和要素支撑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破解政策。”
根据部署,山东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指导试点县(市、区)在入市规则、路径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试点成果,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资源,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助推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闻同期声】
山东这些县域联动区正在加快推进
“联动”是山东推动强县进位、弱县赶超的“三篇文章”之一。从山东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在联动方面,山东坚持省级统筹、市负主责原则,指导推动全省136个县(市、区)竞相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
比如,支持区位相邻、资源禀赋相近、产业发展相融、人缘文化相亲的毗邻县域探索一体化发展路径,塑强区域发展新优势。目前,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胶州—高密临空临港协作区、平度—莱州—昌邑绿色化工联动区,以及齐河、禹城、临邑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联动区等跨县域、跨市域联动发展模式正在加快探索推进。下一步,邹城—滕州一体化发展引领区建设也将启动实施,只要省市县三级同频共振、协同发力,山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将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