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当时间来到12月14日,不少人才想起来,“双12”就这么过去了。
作为仅次于“双11”“618”的电商大促节,今年的“双12”略显尴尬。不少商家和消费者表示,没有感受到大促的气氛。除部分平台发布增长数据外,京东、拼多多、快手等电商平台集体“失语”。
“今年‘双12’我啥都没买,不知道买什么好了。”济南市民小高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想想前几年的‘双12’,那都是早早做好攻略,熬夜等到零点的钟声敲响,开始买买买。稍微慢点,心仪的物品就被抢光。虽然物流可能没那么快,但拆开快递的那一刻,就是快乐和满足。”
“今年‘双11’持续了半个多月,无论是过年穿的衣服、礼品,还是家里的生活用品,甚至连孩子上学用的书本文具,能买的都买齐了,‘双12’完全没有购物冲动。”作为“80后”,周霞算是第一代网购达人了,曾经冲动消费过,在那个没有运费险的年代,即使不喜欢,也都懒得退,不需要的商品也买了不少。在周霞看来,她现在购物,都是理性当头、实用为先。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双12”期间,电商平台的宣传力度相较往年小了很多,以往铺天盖地的广告、营销也集体“失声”。这也导致“双12”在很多用户心中几乎失去了存在感,甚至对“双12”的优惠力度失去期待。
不光消费者,连商家似乎也不再爱凑这个热闹。许多商家表示,如今打折促销的活动太多了,导致产品的利润很低,“双12”现在销量上不去的话,商家也不愿意在活动上投入太多精力。
在平台方面,除了抖音等部分平台公布“双12”数据外,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集体“失语”。而淘宝更是直接,宣布今年不再举办“双12”活动。
互联网独立分析师刘向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商迅速发展,几乎全世界的每一个节日,都成了电商狂欢日。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网络造节”日益涌现。一些企业自发将非约定俗成的日子打造成节日来宣传或促销,这已经成为电商企业竞争的常用手段。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电商平台造节的名称五花八门,如家电周年庆、手机节、电脑节、全球狂欢节、汽车节等等。甚至还有平台创造出男人节、撒娇节等。
“在正常节假日之外,全年以电商‘造节’形式为促销手段的节日超过100个。”刘向说,为了营销和宣传,不少平台又在“造”新的节日。除“双11”“618”外,还有“双12”、年货节、99划算节等等。
刘向认为,“电商大促的出现,更多时候伴随着各类营销在进行,但这些购物狂欢节能否延续下去,能否培养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就要看各个电商企业能否将自己的故事讲得足够打动人。”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从业经历的电商经理人,杨立福认为,平台大促时间拉长,稀释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和精力。各种日常促销活动增多,力度也在加大,和大型促销活动的差异变小,造节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难。
整个电商造节呈现颓势,电商平台也有意缩减造节数量。去年5月,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对营销活动做出具体调整,全面收拢和优化营销IP,在营销方式上做减法。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虎东表示,电商购物节的出现,一直伴随着低价竞争,低价策略恰恰说明了电商后端的整体管理和运营都在想着法子地降本增效,例如出现的数字化赋能、快递优势整合、采购与供应链的提质增效等等,其实都是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这个趋势在未来还是会继续深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