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经济导报记者12月18日下午从山东省总工会获悉,职业教育大省山东将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加快建立职普融通的教育体系。夯实职业教育发展基础,深入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力争2025年底前全省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全部达标。加强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群建设,打造3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院校、100所左右高水平中职学校和450个高水平专业(群)。以15所国家“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为基础,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统筹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融通发展。加快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健全高技能人才长学制培养体系,稳步扩大“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规模,搭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吸引更多优秀学生选择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推动“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
加快构建产教融合的发展格局。持续优化专业布局,组织职业院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上的“专精特新”企业开展专业共建,推动传统专业升级变革和数字化改造。对接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做深做实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汇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资源,让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发展,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打好“金融+财政+土地+信用”产教融合政策组合拳,落实校企合作相关税费优惠政策,有效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培养能工巧匠、技能大师和大国工匠。
加快探索科教融汇的有效途径。实施职业教育“技能大师”领航计划,校企共建500个左右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工匠学院”建设,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企业技术革新良性互动。突出需求导向和应用导向,瞄准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需求,建立以企业为重要主导、职业院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新机制,校企联合打造协同创新平台、技术转移转化基地,重点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升级、工艺改进,助力“万企转型”“万项技改”和“工赋山东”,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走向大市场、变成新动能。
据悉,山东现有职业院校503所、在校生219.4万人,是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共建的首个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两次入选国务院激励的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省份。全省职业院校平均每年培养输送60多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全省“十强”优势产业集群、乡村振兴、海洋强省等领域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产业工人“生力军”。今年5月19日,教育部和山东省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工作,希望山东打造职教高地“升级版”,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探索新路径、打造新示范、树立新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