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2023年收官之际,新能源行业“起伏”不定:一边供过于求带来的价格战,一边是行业新技术和新模式浪涌。可以说,“风光”无限给行业带来了一次理性的思考和成长的回调。
国家能源局信息显示,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进入投产高峰期,第二批大基地项目陆续开建,第三批大基地项目正在加快开展前期工作。这意味着,新能源发展将出现新增量,预计今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将突破2亿千瓦时。
风电、光伏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实现“双碳”目标更近一步。而眼下,“风光”无限好短期内带来开发成本增加、消纳不足的难题。
山东省能源局近日公布了全省2024年接网消纳困难的县(市、区)名单。根据公布,2024年山东37个县(市、区)分布式光伏出力将向220千伏及以上电网反送电,新增分布式光伏出力无法在县域范围内消纳。后续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要求各开发企业和个人应密切关注电网企业发布的可开放容量,优先选择在可开放容量充足的区域开发建设分布式光伏。
由此可见,新能源行业开始进入理性的“重塑”窗口期,将倒逼行业企业降本增效和技术升级,行业新一轮创新驱动,即将拉开序幕。
回看全年的光伏行业,市场本身的供需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中,产能过剩风险加大,竞争内卷愈演愈烈。最近光伏产业链价格连续走低,组件的招投标价格甚至已低于1元/瓦,企业盈利水平出现下滑。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光伏组件产能超过1太瓦。其中,中国光伏产能占比超过80%,而今年全球组件需求预测规模为525吉瓦。
困境掩映新机会,大浪淘沙,不少行业企业主动在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寻觅新生机。近日,山东印发《支持新型储能健康有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立足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三种应用场景,提出12项具体措施,引导新型储能实现健康有序发展。例如,探索基于电力现货市场分时电价信号的分布式光伏分时上网电价机制,支持分布式储能聚合为“云储能”响应调度需求,参与市场交易,推动分布式储能健康发展。
从高歌猛进到理性回调,新能源企业主动面对行业变化。我们依然相信,新能源和储能将在这轮优胜劣汰中,走出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