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12月26日,山东省政府印发《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抓手全面推动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从生产端、消费端以及配套产业等环节,对山东的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作出具体规划。
山东省科学院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导报特约评论员吕兆毅认为,汽车产业产值庞大,新能源汽车更是目前的热门行业。随着《行动计划》的落地,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下游,包括生产、消费、配套、技术创新在内的各个环节的发展,都将有规可循,为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5000亿“热门产业”呼之欲出
《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
具体要求而言,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力争达到100万辆左右,整车生产制造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左右;布局实施一批核心部件领域的重大项目,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左右;做大做强特色配套零部件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左右;新能源汽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达到45%左右,公共、居民充电基础设施分别达到18万台和90万台以上;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回收、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拆解,培育相关企业15家,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左右;构建覆盖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系统研发检测、汽车物流、汽车金融、维修保养、充电运营、汽车文旅、赛事文化等配套服务生态,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左右。
为完成上述目标,《行动计划》提出一系列重点任务,包括实施整车企业“龙头引领”、配套能力“链群集聚”、市场拓展“全域应用”、基础设施“提速提效”、绿色低碳“创新突破”在内总计10项行动。
吕兆毅认为,汽车生产和销售的产值庞大,汽车工业和许多工业部门关联密切,还是高度技术密集型的工业,所以,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支柱作用。“现在这个‘支柱’中最热门的领域,当属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时,搞好新能源汽车产业对山东而言,不仅仅是搞好国民经济的‘支柱’,更是树立好榜样和标杆,为山东搞好其他制造业产业提供借鉴。”
“《行动计划》涵盖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下游,各个单位分工非常明确。”吕兆毅表示。
“龙头”引领,链群集聚
在整车生产端,《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力争达到100万辆左右。其中,在乘用车领域培育年产30万辆以上企业1家、10万辆以上企业4家;在商用车领域培育5家细分车型销量全国前十的企业;着力打造30个左右国内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其中,《行动计划》提出,推动济南、青岛两市新建项目加速产能爬坡,积极争取行业领军企业在山东布局高端、畅销车型,促成新项目落地和车型导入,最终快速做大乘用车规模。《行动计划》还提出发挥大型整车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带动中小车企做大做强,实现有序竞争、错位发展,最终实现商用车优势的持续巩固。
在配套产业方面,《行动计划》要求引导传统燃油汽车配套企业等积极融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以丰富零部件供应体系;推进产业链招商、主机厂招商、园区招商等,实施产业链融链固链工程,每年推动3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实施配套部件精准招商;此外,还要加快打造枣庄北方锂电之都、泰安锂谷,壮大东营锂电基础材料基地,培育济南、青岛、烟台、济宁、菏泽“三电”核心零部件产业集聚区。
吕兆毅提到,山东的龙头企业规模大、实力强,配套产业围绕龙头企业布局,形成“龙头”引领、链群集聚的发展态势,这与“链主”企业主导、整条产业链协调发展的“链长制”相吻合。
此外,《行动计划》还提到“力争电池包、电机、电控等产品达到国内主流水平,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与电机磁性材料领先发展”。吕兆毅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三电”技术,其中的电池技术则是核心中的核心,甚至应该被定义为“热技术”。“山东一定要把最先进的‘热技术’,纳入到本土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来,并放在核心位置,这样才有助于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他表示。
新能源汽车“继续下乡”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达到45%左右,保有量达到240万辆左右。根据《山东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白皮书》,截至2023年9月底,山东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65.9万辆;另有数据显示,今年3季度,山东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约为31.63%。
如何迅速有效打开市场,让消费“热”起来?《行动计划》首先提到了“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每年举办60场以上促消费活动,其中下乡展销不少于30场;推动新能源乘用车、微卡、轻卡、皮卡等适销商用车型下乡。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上述举措在《2023年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方案》均有提及,而且从8月份开始,山东举办的新能源汽车下乡专场活动不下30场。可以说新能源汽车会在未来几年,通过举办专场活动等方式“继续下乡”。
新能源汽车经销商、山东乾城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天涛参加了多场新能源汽车下乡的专场活动。在他看来,乡村市场是新能源汽车乃至整个汽车行业未来主要的增量市场。“相比较以往,今年的活动举办时,更多顾客关注的是汽车产品,而不再是单纯看热闹。”他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近几年,乾城控股一直在山东铺设县区一级的经销网络。“济南的济阳、长清、章丘,德州的齐河、禹城,潍坊的寿光、临朐,都有我们开设的4S店或都市展厅。近两年,这些区县一级网点的销售业绩越来越好。”刘天涛表示。
对于农村市场的消费习惯,刘天涛表示,“我们卖得最好的单品是10万元左右的‘入门级’新能源汽车,但大部分消费者也注重驾乘体验,选择‘入门级’单品的中高配者比比皆是。”
“现在,汽车品牌在消费者购车决策中的权重越来越小了。”刘天涛直言,“这也是国产新能源汽车抢占市场、提高渗透率的大好机会。”
基础设施“提速提效”
长期以来,充电设施不足一直是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问题。《行动计划》要求实施基础设施“提速提效”行动,到2025年,公共、居民充电基础设施分别达到18万台和90万台以上,农村地区达到1万台和15万台。
《行动计划》明确,实现公共充电站乡镇全覆盖;鼓励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建设,探索与V2G(车与电网双向互动)的融合应用;推动在高速公路、国道、大型物流园区和商品交易市场等,规划建设直流充电站;合理布局商用车换电站、试点推广高压超充电站。
在充电设施生产服务商、绿能慧充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售前技术经理张成看来,《行动计划》对于充电基础设施的铺开颇具“技术含量”,“无论是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还是V2G、高压超充电站等,都包含近两年推出的、甚至是明年才推广的新技术。而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会极大拓展基础设施的应用场景。”他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张成提到,目前广大农村地区的供电还有待提升,很多村居入户线最高也就8平方毫米,而一台7千瓦的家用充电设备就要占用6平方毫米,以至于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空调、冰箱就没法同时开了。“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在自然村变电站附近兴建一座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让周围村民有地方可以充电;关键是储电站还能调节、稳定村里的正常供电,节约电费、提高供电质量。”他如是描述这类新的应用场景。
此外,张成还注意到《行动计划》中“推动在高速公路、国道等地,规划建设直流充电站”的条款。他直言,现在每逢节假日,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就得排队;此外,国道的充电站布局也有所欠缺。“未来,高速公路应该普及液冷超充设备,提升充电效率;国道也可以推广加油充电综合站,鼓励加油站兼营充电设施。”
至于产业的其他配套环节,《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创新能力“协作联动”行动,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建设一批科创基地,打造研发创新平台;还要培育创新型企业。
作为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吕兆毅建议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主动出击”,针对动力电池等“热技术”领域,主动申请科研项目,主动承担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确保源源不断提供创新资源,确保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