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正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最大的新增长点。近日,山东出台《关于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实施“十大工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山东全面拓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空间,努力以“数字变量”撬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量”。根据上述两文件描绘的蓝图,未来,山东将以实施“链长制”为总抓手,以“十大工程”为主路径,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到2025年突破2.2万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将聚焦打造全国领先的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以实施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为主线,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全国前列,数字经济总量占全省GDP比重超过50%。
今年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将超47%
“预计今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将提升2个百分点、超过47%,正在扛起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 ”12月29日,山东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海波如是介绍全省的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山东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1-11月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营收1.83万亿元、增长14.9%。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12.4%、软件业增长16.2%,分别高于全国10.9和2.3个百分点。4家企业进入全国电子百强前15位,7家企业被评为全国软件百强。在集成电路、锂电光伏等重点领域建设投产了一批引领性重大项目,产业发展动力持续增强,“预计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将达到8.5%。”张海波说。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的数实融合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山东高标准建设了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济南、青岛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实施工赋山东行动,今年新培育3个国家“双跨”平台、11个特色专业型平台,新增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产业数字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居全国前列。获批创建全国首个功能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累计405家企业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贯标评估、建设国家级智能工厂35家,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实践证明,数字经济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泛在动能和最大增量,必须奋力抢占赛道、潜心打造特色优势。”张海波说。
100个重点项目达产后实现销售收入2226.67亿元
数字产业项目是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硬支撑”,山东重视培育数字产业重点项目。
“我们会同省有关部门开展了首批省级数字产业重点项目申报工作,经专家集中研究论证,形成了首批省级数字产业重点项目名单,共100个项目,总投资1833.48亿元。”省发改委副主任龙钢透露。
这些重点项目聚焦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围绕我省数字产业“十大工程”,突出基础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质量优先,注重补强延长产业链条。优先支持工艺技术国内外领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我省产业链条断点和布局空白的数字产业项目,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项目的投资拉动效应也已经显现。“首批100个省级数字产业重点项目平均单体投资18.33亿元,其中,投资30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0亿元以上项目4个。经估算,100个项目达产后将实现销售收入2226.67亿元,新增利润409.61亿元、税收124.95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将有力拉动我省数字经济增长。”龙钢说。
不容忽视的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加速器和经济增长的新源泉。这100个重点项目均与实体经济紧密衔接,通过数字技术全产业链深度融合赋能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其中,25个人工智能项目涵盖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平台、数字化工厂等领域,项目实施将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步伐,加速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 龙钢表示。
明年底前新培育5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加快融合,数字基础设施已成为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山东聚焦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前瞻布局“网、云、端”等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全域感知的融合基础设施,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0.2万个,16市全部达到国家级‘千兆城市’建设标准,千兆光网用户数突破1100万大关。数据中心在用标准机架总数突破35万个,智能算力占比达到26.7%。注册在用物联网终端数达到2.1亿个,累计流量位居全国第一。”省大数据局副局长顾卫东说。
在数字经济发展上,山东还以“卡脖子”技术攻坚为主线,强化精准攻关,2023年,为近6000家企业快速落实“小升高”“创新竞技”奖补资金6亿元,为近1.26万家企业落实研发投入后补助超8.3亿元。组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项目200余项,支持资金近6000万元,极大地调动了中小企业研发创新热情。
据介绍,下一步,山东将重点提升数字基础设施的计算能力、连接能力、感知能力,持续加强数据中心、“双千兆”网络和物联网规划布局,统筹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等。鼓励省内数据中心承载各类物联网平台,围绕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开展特色行业应用。“2024年年底前,新培育50家左右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一批千万级终端规模的行业应用,推动全省物联网终端总数突破2.5亿个。”顾卫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