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杜海
作为ADC(抗体偶联药物)领域的明星药企,总部位于烟台的荣昌生物(09995.HK,688331.SH),其A股上市首份成绩单或将巨亏。
1月30日,荣昌生物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称,经初步测算,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亏损9.71亿元,同比下降451.48;扣非净利润为亏损11.11亿元,同比下降731.31%。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2022年,是荣昌生物产品实现商业化后的第一个完整财年。2022年年报,也将是其A股上市后首份年报。2021年还盈利的荣昌生物,此番为何由盈转亏?其业绩的提振,路在何方?
2亿美元款项已于2021年确认收入
荣昌生物成立于2008年,2020年11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依托抗体和融合蛋白平台、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平台及双功能抗体(HiBody)平台等三大技术平台,荣昌生物已开发了20余款候选生物药产品,覆盖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和眼科三大领域。“ADC”被称为肿瘤届的“生物导弹”,它将类似于化疗药物的细胞毒药物与单克隆抗体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杀伤功能,其结合了靶向疗法和化疗疗法的作用原理,因此兼具两种疗法的优势。
2021年,潜心研发的荣昌生物开始迎来收获期。这一年,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两个创新药先后在国内获批上市,并均于当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成为荣昌生物的核心品种。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1年总营收14.24亿元,净利润2.76亿元,依托两款药物的上市和出海,首次实现盈利。凭借着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的先发优势,加上医保放量,荣昌生物已经在商业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22年3月,荣昌生物登陆科创板,进入“A+H”时代。
然而,荣昌生物交出的2022年度业绩预告,却难尽如人意。对此,2月3日,荣昌生物证券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公司由盈转亏的主要原因在于,“2021年公司授权Seagen公司获得维迪西妥单抗在荣昌生物区域以外地区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益,收到Seagen公司支付的2亿美元首付款并确认收入,但2022年度公司没有此部分收入。”
此外,荣昌生物新药研发管线持续推进,多个创新药物处于关键试验研究阶段,研发投入保持较高水平。公司商业化能力尚处于前期建设阶段,仍需持续投入较多的团队建设费用和学术推广活动开支。因此,公司2022年度净利润为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均亏损。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2021年度荣昌生物实现盈利,正是由于授权Seagen公司获得维迪西妥单抗在荣昌生物区域以外地区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益,收到Seagen公司支付的2亿美元首付款并确认收入。当年,这笔收入让荣昌生物结束了连续多年的亏损。
副总裁唐刚加盟海创药业
作为国内首款上市的国产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开局颇佳。据荣昌生物披露,维迪西妥单抗胃癌适应症上市销售半年,即贡献了8400万元的业绩。但从2022年三季报的数据来看,荣昌生物在2022年二季度之后,出现营收环比增长率下降的情况。这意味着,上述两款药物的销售放缓,对公司业绩的提振效应不及预期。
但荣昌生物在2022年业绩预告中称,得益于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于2021年底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以及商业化的顺利推进,2022年度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销售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头顶首个国产ADC光环,荣昌生物的目标不只是国内。2021年8月,就在维迪西妥单抗获批两个月后,荣昌生物与Seagen公司达成全球独家许可协议,合作开发和商业化ADC新药维迪西妥单抗。根据协议,荣昌生物将获得潜在收入总额高达26亿美元,一度刷新中国制药企业单品种海外授权的最高纪录。
目前,维迪西妥单抗正在进行海外适应症的开发,泰它西普的出海工作也在有序推进。2020年4月,FDA授予泰它西普快速通道资格;2022年上半年,泰它西普已经在美国启动该项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后续一系列适应症的开发,对于刚刚打开市场大门的荣昌生物来说,都有着重要作用。
不过,荣昌生物的人事变动也值得关注。1月31日,海创药业(688302.SH)在官微上宣布,聘任荣昌生物原副总裁唐刚为海创药业营销中心副总裁,负责公司产品商业化推广事宜。据了解,唐刚拥有超20年医药行业营销及市场管理经验,在实体瘤、血液肿瘤、心血管等多个治疗领域具备商业运营实践经历。在加入海创药业前,唐刚担任荣昌生物副总裁,“从0到1”完成市场营销体系搭建及商业推广团队建立,主导了首个国创原研抗体肿瘤偶联物(ADC)爱地希(RC48)顺利上市并列入国家医保目录。唐刚还曾任职于罗氏、辉瑞、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在包括新产品及新适应症上市策略的制定、营销团队建设等方面经验丰富。
那么,唐刚为何从公司离职?“其因为家庭原因而离职。”荣昌生物上述工作人员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商业化之旅漫长
“荣昌生物具有一流的研发能力、丰富的新药候选管线,两个上市产品已进入医保且适应症拓展空间巨大,随着更多新药的上市和出海计划的顺利推进,荣昌生物未来潜力很大。”医药圈一位资深人士对经济导报记者分析,布局ADC赛道,荣昌生物打响了第一枪,但在商业化过程中,其“回血”过程依然会比较漫长。
那么,荣昌生物未来有何战略规划?在该公司官网的“新闻中心”栏目,经济导报记者找到了这样一则报道。
据悉,北京时间1月12日,在第41届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会场,荣昌生物CEO、首席科学官房健民博士受邀发表演讲,房健民在演讲中介绍,荣昌生物是中国发展最快的生物技术公司之一,近两年的发展尤其迅速,现已成长为一家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7亿元,同比增长397.47%。截至目前,公司拥有一支跨越中、美两国的世界级团队,覆盖研发、制造、临床开发与注册、商业化、综合行政全产业链条。2021年,由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双靶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生物新药泰它西普、ADC新药维迪西妥单抗,先后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在国内上市销售。此外,公司通过自主创建的三大技术平台,建立了丰富厚重的研发管线,近20款在研产品正在海内外开展30多项临床试验。
对于公司下一步战略规划,房健民提到,将继续加速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在中国的商业化,并通过拓展适应症和联合治疗等方式扩大这两款产品的销售规模;在全球范围推进后期阶段临床项目,进行广泛的临床开发,最大限度发挥两款获批产品针对更多适应症的治疗潜力;加强海外团队建设,加大力度执行正在进行的全球项目,并适时启动其他早期产品的全球临床试验;加强创新研发,不断丰富产品管线,推动更多候选药物进入临床,每年确保数个新药申报临床;推动国际合作,将现有产品推向全球市场,同时有选择地收购或授权引进新产品,使其与现有产品形成协同作用。
荣昌生物的商业化能力能否快速提升?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