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见习记者 高梦迪
新春伊始,经济导报记者在山东多地直击招聘会现场及招工一线场景,感受返岗复工加速度和劳动力市场火热度。乘东风,各地人社局组织跨省招工,企业接连巡回招聘,面对春节后的“抢人”大战,山东“走出去”,稳就业、破难题,一马当先。
多渠道提升招工效率
全力“拼经济”,离不开“保用工”。作为船舶领域的领军企业,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紧跟威海市人社局步伐——1天、2市、3场,加入到跨区域招工的团队中。
“钳工、铆焊工、吊车司机等132个急缺的技术工人岗位是我们这次河北招聘之行的重点。造船工期紧,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28年。为此,威海人社局提前帮助我们发布招聘信息,确保招工对接质量,招聘会现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02人,近期将有10余位招工人员到厂。”2月7日,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招聘主管霍艺中讲起了此次跨省招聘的经历,“一方面是面对社会的技术工人岗位招工需求,同时人社局又帮助我们与河北机电职业学院达成初步招聘合作意向,拓宽了后续的人才招聘渠道。”
近日,山东济南、青岛、威海、烟台、淄博等地招聘大会陆续启动。通过多种形式提供服务平台,对接广大企业用工需求和各类群体就业需求。2月6日,经济导报记者联系威海市人社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正月初九该局就组织了12家重点企业,组成威海市首支跨区域招工团队,赴河北邢台、邯郸开展2023年招工对接活动,拉开了跨省招工的序幕。
与省内招工相比,此次邢台、邯郸招聘活动,威海市招工团队和企业,是在与北京顺义区、天津北辰区、静海区、江苏昆山市、宿迁市,安徽芜湖等多地招工团队和企业的同场激烈竞争。“为确保招工实效,已提前通过邢台和邯郸肥乡区人社部门,多渠道发布了12家企业的4105个岗位信息,让两市求职者提前了解威海招工企业和招聘岗位,有效提高了现场招聘对接成功率。”威海人社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外出期间,招工团队抢抓招工机遇,达成用工意向632个,签订劳务合作协议9个,跨区域招工工作争得“开门红”。
迎来求职高峰期
春节假期过后,各地加速返岗复工,人力资源市场日渐活跃。2月7日,经济导报记者在济南市中区、历城区直击招聘会现场及招工一线场景,感受返岗复工加速度和劳动力市场火热度。当前,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1部门联合部署的“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正在全国开展,1至3月活动期间预计将为劳动者提供3000万个就业岗位。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升至较高景气区间,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明显上升,促使很多用人单位用工需求激增。”济南双士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寅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往年,春季招聘有“金三银四”的说法,在多重因素作用下,2023年招聘旺季提前了约一个月。
从齐鲁人才研究院数据统计来看,秋招求职“更旺”的传统正被逐渐打破,春招“补录”作用开始显现,求职高峰主要集中在3月,简历投递量大幅增长。细分学历层次来看,硕士及以上学历人群求职高峰期集中在10月;大专生求职高峰期集中在10月和3月;本科生秋招季求职被“考研热”锁定,则集中冲刺春招“攻坚战”,3月为求职高峰期。
“应届毕业生求职跟其他人群不一样,其带有一定的选择和时间刚性。此前疫情三年,秋招、春招都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但经过这三年历练,毕业生求职心态趋稳,有很多学生求职策略是先考研究生,再考公务员、事业编,最后才选择去企业就业。所以有不少学生将求职时间放在了节后3、4月份,这是与过去最大的不同。”2月7日,山东财经大学一位教师介绍,目前校内外线下招聘活动正在恢复,相信需求会集中反弹。线下活动对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将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经济导报记者近日持续追踪春招季招聘求职情况获悉,在求职需求外,目前2023届应届生较看重薪资待遇,也有一些毕业生慢就业、缓就业。此外,2023届考研“二战”、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的学生人数较往年增加较多,出现了以宿舍为单位等“抱团”现象。
积极破解行业难题
经过多日调查走访,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由于大批回乡务工人员尚未返岗,而企业迎来新一轮订单爆发期,服务业也加速恢复,用工成本上升、阶段性用工短缺问题集中爆发,企业用工紧张局面在2023年年初格外突出。叠加应届毕业生就业春招等,“用工荒”与“求职难”并存。
“‘求职难’与‘用工荒’并存的现象不容忽视。在企业亟须人员返岗复工的同时,部分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供需双方年龄结构错位、务工人员预期与企业环境错位等现象,招致劳动力市场出现结构性紧张。看似矛盾,实则是经济规律的客观体现,更是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直面的课题。”中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金融学院副院长、人才专家何英盛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关注就业平等和公共服务保障,是消除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紧张的关键。
据了解,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紧盯春节前后时间节点,及时发布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适时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各类就业服务活动,对365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与百家重点企业务工人员监测数据显示,节后外出务工与企业用工稳步恢复。
近期,山东本土招聘网站齐鲁人才网发布的《2023年山东就业市场人才发展报告》显示,随着各市加紧对新兴产业布局,2022年,山东省内人才流动占比高达91.08%,人才不仅在济青两地会集,以鲁南都市圈为首,济宁、东营、临沂、潍坊、菏泽5市在人才需求上保持了强劲上涨态势。新的产业增长极崛起,使得山东正在形成以济青为核心的“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凸显了山东经济均衡发展的优势。
“打破中心城市‘虹吸’格局靠什么,应该积极依靠政府力量,运用各自资源禀赋,培育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增长极,吸引人才聚集。”齐鲁人才研究院副院长李召华表示,新气象进一步说明,在持续深入的产业调整之下,山东已经初步培育起大大小小的增长极。下一步,山东应破除行政壁垒,加快人才要素间的快速流动、破圈交互,推动各增长极协同、联合,破解行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