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不少农村还处于农闲状态,而阳信县商店镇郑店村却呈现出一派“闹春”的繁忙景象,该村的禽苗孵化户正在为孵化禽苗忙碌着。
禽苗孵化是郑店村的传统产业,在几十年前,该村懂禽苗孵化技术的农户,大都使用落后的炕孵,即用火炕当温床,放上禽蛋盖上棉被,用柴草当燃料烧炕,孵化出来的禽苗是靠小推车或加重自行车载着,走村串巷吆喝着销售。
近几年,该村两委加大了支持和帮助力度,积极为农户解决禽苗孵化场地问题,并联系拓展销售渠道,极大增强了孵化禽苗户的发展信心。如今,孵化户全都用上了智能孵化箱,温度、湿度自控,减少了人工成本,省事省力。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我们村抓住孵化禽苗这项传统产业持续发力,增加了群众收入。目前,我们村孵化禽苗的农户有30多家,年孵化禽苗150万只,纯收入在200万元以上。”郑店村负责人张文明说。
张文明介绍,现在全村有30多家禽苗孵化专业户,新上智能孵化箱300多台,户多的有20台,户少的5台,每台智能孵化箱一茬可孵化禽蛋5000枚左右,孵化出的禽苗由孵化箱转移到暖棚内,等待客户上门拉运。孵化的禽苗以鹅苗、鸡苗为主,大都销往河北、河南、内蒙、德州、东营等地。这项产业为该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农户靠禽苗孵化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我们村孵化禽苗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原先是用火炕孵化,现在换成了智能孵化箱。我搞孵化有20年左右,一年能孵化20万只鹅苗,利润在20万块钱。”该村禽苗孵化大户郑春强说道。
今年,该村有些农户采用“订单”式孵化禽苗,不论市场如何变化,客户保证孵化户每只禽苗至少赚取1至3元的孵化费,减少了市场风险,孵化户由此吃上了“定心丸”。
宗玉明是该村今年孵化禽苗行动较早的农户之一,也是采取“订单”式孵化禽苗的农户之一。这几天正是禽苗陆续出壳的日子,他几乎天天在炎热如夏的禽苗孵化箱内拣拾孵化出壳的鹅苗。“这是订单鹅苗,有无棣的、河北的、滨城的,大约5万来只,这批订单出去以后,大约收入五六万块钱。”宗玉明高兴地说道。(董颖颖 赵文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