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儿庄区聚力实施运河文旅融合战略,助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
台儿庄区聚焦打造“山东手造”活态传承新模式,通过手工艺资源与景区、园区、云端等紧密融合,努力把“小手艺”做成“大产业”,使“手造经济”成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起爆点”和“加速器” 夜幕降临,灯火美若星河,不同业态缤纷多彩,尽管春节假期“渐行渐远”,但包括台儿庄古城在内的台儿庄区的景区依然热度不减。 枣庄市台儿庄区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红色文化、鲁南民俗文化资源,牢牢把握“国际旅游目的地”和“中华古水城、英雄台儿庄”定位,聚力实施运河文旅融合战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做活非遗文化传承 台儿庄区以实施“非遗+”工程为切入点,加快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形成了“非遗+”发展新模式。以打造全国非遗展演基地为目标,高度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传承与保护,在春节等重大节庆日期间举办“非遗+旅游”融合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联合大运河沿岸城市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已经举办两届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项目展演,来自北京、天津、江苏等8省市的优秀非遗项目集中亮相,深受游客欢迎。对国家级及省级非遗项目柳琴戏、运河大鼓、洛房泥塑、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挖掘、还原,让非遗传承人入驻古城景区内,并通过各种文化展演和主题活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展演,扩大非遗文化影响力。 同时,积极培育时尚、健康的夜经济新业态等,在台儿庄古城推出火龙钢花、爬杆龙等夜间演艺项目,打造“赏夜景、看非遗、品美食、逛酒吧、宿古城”的夜游模式,推进民俗演艺、餐饮美食、特色客栈等业态发展。 做强“手造经济” 台儿庄区聚焦打造“山东手造”活态传承新模式,通过手工艺资源与景区、园区、云端等紧密融合,努力把“小手艺”做成“大产业”,使“手造经济”成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起爆点”和“加速器”。 推动手造“进景区”,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台儿庄蚕丝被制作技艺、运河木偶竹猴、鲁南玻璃制作技艺、泥沟青花布印染等多种手造工艺品纳入景区常态化展示销售,逐渐成为当地旅游市场的热销产品;以古城大衙门街为主体打造“手造文化”特色街区,入驻了丝绒小鸟非遗传习所、胡家大院扎染体验馆等100余家手造特色门店,为游客提供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聚焦让青少年成为手造传承的主力军,设计推出巧手剪纸、陶艺制作等特色“研学游”体验课程,年接待青少年学生5万余人次。推动手造“进园区”,让文化产业兴起来。目前,园区已吸纳150家文创企业、27家信息服务与软件外包企业、400余家电商加盟入驻,重点扶持台儿庄手工蚕丝、泥沟青花布印染、穆柯寨酒等一批在当地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品牌率先转型,将传统工艺项目做大做强。 推动手造“进云端”,让品牌营销火起来。创新数字文旅发展模式,实施鲁南皮影、柳琴戏等数字再现工程,利用5G技术,对景区博物馆进行云端布局,实现360度全景网上游览;发展云商品,打造数字文创,推动地方特色、传统手工艺术与现代创意产业“搭台唱戏”,为传统手工艺带来更多附加价值;创立台儿庄古城“梦的礼物”文创品牌,推出近百个系列、数百种文创产品的线下体验和线上销售。 做精“IP文化”数字资源 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联合数字文旅企业优质资源,积极探索开展数字藏品开发运营,相继推出了台儿庄古城“古城夜景”、《运河护航队》首套数字藏品,利用最新数字技术展示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利用新形象,探索了数字文旅发展新路径。 强化一个“龙头引领”。去年6月10日,《台儿庄古城夜景》首套数字藏品对外发售,这是首批6款山东5A级景区数字藏品之一,消费者通过“古城夜景”主题数字藏品可以足不出户领略台儿庄古城的绚丽夜景,感受台儿庄古城独特魅力。 用好一个“大运河城市超级IP”。2020年5月28日,台儿庄区联合功夫动漫,启动台儿庄大运河城市超级IP项目,发行了大运河IP《运河护航队·欢聚古城》数字藏品,通过3D动态、形象二创、720°旋转等呈现形式,全方位展示大运河文化。 做强一个“IP产业链”。通过以数字藏品为载体,发挥数字藏品权益辐射作用,链接知名IP、文旅企业以及收藏者,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拓展数字藏品服务空间,助推赋能实体文旅休闲产业发展。 (刘振江 贾礼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