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落实涉企收费优惠政策和整治违规收费情况汇报,要求进一步巩固整治乱收费成果。会议强调,当前经济增长正在企稳回升,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仍较困难,要把整治涉企违规收费与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紧密结合起来。
专家表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和一些中下游行业生产经营压力仍然较大,既要立足当下以应急政策解纾困稳岗的燃眉之急、缓解企业的当期压力,又要放眼长远以有效措施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主体信心、增加发展后劲、培育好实体经济的根基。
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1月,我国市场主体达1.7亿户,其中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达1.14亿户,约占市场主体总量三分之二、带动近3亿人就业。
会议指出,去年直面市场形势变化和市场主体需求,实施大规模退税减税降费、缓税缓费等政策,公平普惠帮扶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难关,为稳就业保民生、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
“应当说,这些措施针对疫情冲击下的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特别是市场主体的难点痛点及时发力,对保民生、稳就业发挥了关键作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2022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已落入年初控制目标之内,这意味着尽管2022年经济增速波动较大,但就业大局基本稳定。与此同时,疫情三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疤痕效应”,经济修复本身也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一季度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牢固。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中小微企业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受疫情、原材料和工业品价格高企、订单不足、用工难用工贵、融资难回款慢、物流成本高、用电紧张等多种客观因素叠加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和一些中下游行业生产经营压力仍然较大。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当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两个困境:其一是需求不足导致的收入下滑,包括内需和外需出口,其二是成本较高的问题,这里既包括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涨,也包括行政成本,融资成本提高。
阶段性优惠政策或继续延长
本次国常会强调,“已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中的一些减税降费政策仍有发挥效应的空间,要深入抓好落实。”
值得注意的是,2月22日,财政部网站发布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刘昆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其中提出,增强财政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大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要优化完善助企纾困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根据实际情况,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
王青认为,至少在今年上半年,各类针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扶持政策不会明显退坡,这主要体现在2022年出台的一些扶持性政策将适当延期。其中,2022年11月央行等六部门发布通知明确,对于2022年第四季度到期的、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暂时遇困的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最长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财政政策方面,2023年监管层会综合考虑帮助企业脱困的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在落实好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措施,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2022年超4万亿元一揽子税费支持政策中,部分政策属于阶段性优惠政策,不少将于2023年初到期,对于前期出台的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执行期限有望继续延长。展望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通过在预算安排上适度增强力度、进一步减税降费,改善市场主体信心和预期,持续恢复和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同时,优化政策实施机制,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
既要立足当下,又要放眼长远
会议指出,要把整治涉企违规收费与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紧密结合起来。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多措并举提振市场预期,巩固经济增长企稳回升势头。
庞溟认为,这表明,既要立足当下以应急政策解纾困稳岗的燃眉之急、缓解企业的当期压力,又要放眼长远以有效措施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主体信心、增加发展后劲、培育好实体经济的根基。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李江涛表示,把整治涉企违规收费与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紧密结合起来,应该坚持“查”“改”“常”“新”四个字。“查”就是从上到下自查自纠,决不能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与民争利、扰民渔利,侵害企业合法权益,进一步巩固整治乱收费成果;“改”就是创新服务企业新模式,提升工作效能,切实提高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助力企业发展;“常”就是好的工作方式方法和政策要坚持常态化、制度化;“新”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出台进一步措施,或延长阶段性政策措施。
王青也认为,除了纾困解难之外,2023年政策重点应进一步放在优化营商环境,增加市场主体活力和动力等方面。长期来看,优化营商环境能够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肥沃土壤,短期内也能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为此,各地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着力“补短板”,其中包括持续改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环境,切实为市场主体纾困减负,强化政府履约践诺,解决好拖欠账款、不动产登记等问题,并力争从解决“一个问题”升级为解决“一类问题”。(来源:大众报业·风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