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一年之计在于春。2月25日,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即将迎来正式“开园”,标志着济南在全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版图上开辟出一个新的“高地”。
“城市大变样。”市民驱车行进在城市的主干道上,他们会常常感叹于身旁重点项目建设工地的塔吊林立。那么,这些进行中的重点项目,会照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吗?“项目突破”背后,是一张怎样的经济发展答卷?
填补空白,智能传感器产业园落地
传感器,是我们日常生活和数字世界相链接的桥梁。我们熟知的智能手表、智能机器人、运动手表、血糖仪、智能体温计等,都是智能传感器的应用场景。传感器相当于我们的眼鼻耳舌,是所有智能化的起步入口和数据来源,相信再过不久,这些能让生活更智慧的物件,会有“济南产”的烙印。
2022年,济南历城区描绘了构建“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的蓝图——以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为引领,组建微电子研究院,发展微电子、通信电子、电力电子和未来信息科技等产业,打造千亿级产业规模的“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为济南数字经济产业达到万亿级规模提供强力引擎。
济南历控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凯介绍,依托“超算中心”和“公共中心”双心驱动力,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划分为数字产业区、院校聚集区、环山创新区和数字应用+未来生活区四大片区。截至目前,普微视、华工科技、中拓科技、半导体协会等头部企业已落户该园区。落地、在谈、储备项目中包含高新技术企业及国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0多家,筹备境内外上市企业17家,潜在独角兽企业4家。
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即将给市民带来更智慧的生活;放眼行业,这一产业园还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目前,国内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已初步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积极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产业发展特征也不尽相同。在山东,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刚刚起步,“强省会”战略之下,济南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率先在省内打造数字先锋城市。
作为数字经济重要的底座之一,智能传感器是展现数字化竞争力的关键技术,济南主动携手长三角打造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
时间回到2022年11月4日,“智创济南·传感未来”济南(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精准推介暨重点项目签约活动如期举行,济南—长三角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发展联盟、济南—长三角智能传感器产业招商联盟双双成立,安纳思半导体项目、威盛人工智能科教文化产业园等一系列高端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济南。
2月25日,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即将迎来正式“开园”
总投资39亿元、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配建了微电子、传感器行业的标准化厂房和定制厂房,未来可同时容纳200多家企业办公、生产。抢抓“春光”,智能传感器产业园马不停蹄继续“择商”。
从拓荒到建设,从无到有,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项目突破”的背后,是省会城市在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的自我加压。
济南将2023年列为“项目突破年”,重点项目落地,可以快速形成实物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多大?张凯表示,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将来会重点布局消费类、工业类和汽车电子类三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争取到2025年,整个片区形成200亿左右的产值,带动5000人就业。
实体项目,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综观16市,一开春就纷纷发出了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动员令”。
在2月14日上午举行的全省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济南市参加集中开工的项目有77个,总投资1174亿元,今年计划投资345亿元,项目数量和总投资额度,均居全省首位。其中,77个项目中产业类项目42个,总投资454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22亿元,主要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
山东确定全年省市县三级谋划1.5万个重点项目,提出要争取快推进、早建成、早达效,此次集中开工的1000余个项目,投资体量大,年度计划投资4006亿元,投资过10亿元项目306个。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山东省重点项目库中,智能传感器产业园项目仅有两个,另外一个“待开工”,是双招双引的“淄博联东金沣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联东U谷·TIS(智能传感器)产业园”项目。
该项目由北京联东投资集团投资建设并招商运营,项目以传感器技术为基础,以通用传感器成品及下游应用终端产品为重点方向,聚焦设计研发、终端产品及核心技术部件等环节。项目落地可填补当地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的空白。项目占地89亩,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聚力打造成为新一代前沿工业园区、科技园区、智慧园区、中心级TIS创新示范基地。
2月14日,淄博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鉴率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来到北京联动投资集团总部,与北京联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高飞围绕加快推进联东U谷·TIS(智能传感器)产业园项目建设进行洽谈交流。双方确定,联东U谷·TIS(智能传感器)产业园项目将力争今年4月份步入进场施工阶段。
高端化工的虹吸力
2月底,位于泰安新泰市楼德镇的新泰市循环经济示范区,山东润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新型环保增塑剂建设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山东润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增平对经济导报记者介绍,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规划建设两条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达产后年产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10万吨、PVC高分子材料2.8万吨,“基础装备在国内是一流的。”邱增平说,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制作电线、电缆、建材、医疗器械、汽车、服装、食品及药品包装等日常生活和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截至目前,项目52米高脱硫塔主体已安装完成,正在做内部玻璃鳞片,85吨导热油炉主体已安装完成。预计今年5月完成安装试车,6-12月完成产值可达8亿元,利税5000万元,一期项目可实现年产值18亿元、利税1.2亿元。
作为山东高端化工配套的新材料产业项目,该项目的落地,具有哪些优势?
采访获悉,高分子材料是环保增塑剂的下游产品,产品广泛用于电缆、电线的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市场容量非常大。山东润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绿色循环经济,每吨产品成本下降300元,便于快速占领市场。
润林老厂润森公司,2021年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2022年增至7000多万元,2023年计划销售收入12000万元。三年内,公司计划新增年产20万吨高分子新材料产能,到2026年实现总产值50亿元以上。
山东重点项目库内,高端化工项目(含储备项目)达181个,其中不乏为山东高端化工产业配套的项目,如:位于淄博的蓝固(淄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原位固态化电解质项目;位于烟台的烟台富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材料项目,未来产品将包括为广告耗材和印刷标签配套的BOPP功能膜,以及供食品饮料、个人护理等产品包装收缩套标使用的PETG功能膜、新型功能膜BOPS等;位于滨州的山东仲宜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高性能树脂新材料项目等。
重点项目大干快上,如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据悉,在推进过程中,山东严格落实产业和投资管理政策,依法依规推进规划、土地、环评、能评等前期工作,严格规范项目施工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每月5日前,省重点项目通过省重大项目管理服务平台将上月度前期工作、开工落地、投资完成、形象进度等情况报送省发展改革委。对于发展缓慢的项目,采取通报、约谈、现场督导等方式促开工、促进度。
高端化工项目“量多”背后,是山东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山东是化工第一大省,2020年山东省规模以上化工企业2844家,实现营业收入1.9万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2.5%,占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17.1%,经济总量保持全国首位,但不可否认,一直面临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安全环保压力大等难题。直面难题,山东提出以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为主攻方向,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来自山东省化工专项行动办公室的数据显示,2022年1至8月,山东规模以上化工企业达到3197家,实现营业收入1.79万亿元,同比增长10.93%;化工企业入园率由2017年的20%提高到40%,园区占行业产值比重达到80%,承接了90%以上的新建项目,园区集聚效应和产业主阵地作用持续增强。
瞄准产业链终端、价值链高端,山东在化工新材料产业上持续发力。通过完善“投产一批、在建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高端化工项目库,推动化工产业塑强新动能。
《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明确提出,打造世界级高端化工产业基地。
《行动计划》提出,扎实推进万华化学乙烯、东明石化UPC等项目实施,争取更多重大石化项目列入国家规划布局。严格落实产能置换指标,稳妥推动后续地炼产能整合。优化提升枣庄、济宁、菏泽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培育做强潍坊、东营、滨州等高端盐化工产业,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推进化工园区整治提升和集聚发展,化工企业入园率达到45%以上,化工园区(含纳入园区管理的化工重点监控点)产值占全行业80%左右。
到2025年,山东将打造10个以上千亿级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在国内率先形成现代化工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