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于慧年 通讯员 李忠蕾
3月3日,记者从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大抓经济 勇争一流”主题新闻发布会经开区专场上获悉,今年以来,威海经开区树牢“大抓经济”鲜明导向,精心谋划了“1369”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更好发挥开发区经济建设主战场作用,争当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探路者和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的排头兵。
经开区党工委精心谋划了“1369”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1”是一个发展定位:即建设“开放之区•活力新城”;“3”是三大发展板块:即中部崛起、西部提升、东部突破;“6”是六大发展目标:即在深化对外开放上争先领先,打造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核心区;在产业转型升级上争先领先,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在科技创新上争先领先,打造创新型经济聚集区;在全域精致上争先领先,打造精致城市建设引领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争先领先,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样板区;在智慧城市建设上争先领先,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行区;“9”是九大攻坚突破行动:即实施空间资源整合攻坚突破行动,园区平台建设攻坚突破行动,鼓励支持高端制造业膨胀发展攻坚突破行动,精准招商攻坚突破行动,科技创新科技赋能攻坚突破行动,精致城市建设攻坚突破行动,营商环境优化攻坚突破行动,安全稳定风险防范攻坚突破行动,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九大攻坚突破行动。
围绕“大抓经济、勇争一流”,经开区今年将继续深入实施“1+9+9”项目推进计划。“1”,是指旗帜鲜明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第一个“9”是指推进省、市、区三级九大类重点项目建设(即省级重点项目、市级重大项目、市级工业投资重点项目、市级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市级城建重点工程项目、市级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市级海洋产业重点项目、市级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重点项目、区级重点项目);第二个“9”是指推动“九个一批”落实落地,即骨干膨胀一批、签约落地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产一批、招商储备一批、闲置盘活一批、科技赋能一批、资本加持一批、梯次培育一批)。为此,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实施“九个一批”项目,以新动能推动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升级。
培优做强先进制造业。依据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重点培育船舶及配套、海上风电设备及配套、新能源汽车组件、光电模组4条优势产业链。依托优质岸线资源,以招商金陵威海船厂、山东电工电气海缆基地等龙头为引领,培育海工装备产业集群。规划建设都市新型精致产业园,培植壮大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实施“制造业倍增计划”,开展新一轮冲击新目标企业、创新型企业等四类企业培育行动,争取全年营收过30亿元企业5家以上、过亿元企业突破50家。
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聚焦“三圈”(站前商圈、韩乐坊商圈、智慧谷商圈),推动智慧谷服务贸易产业园剩余51万平方米楼宇全面启动建设,围绕“服务贸易引领区、数字经济标杆区、总部经济聚集区”功能定位,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贸易、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聚焦“三湾”(九龙湾、东浦湾、逍遥湾),发挥威海港优势,进一步整合航运物流、文旅康养、会议会展等优势资源,继续做好港产城融合发展文章,持续做优经开区全市现代服务业新中心品牌。
二是突出科技创新科技赋能,激活内生新动力。强化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提升科技实力向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全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效能。鼓励支持重大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实施广瑞电力等25个科技赋能项目,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以上。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强化资源整合,全区纳入高企培育后备库企业不少于12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新培育省级及以上单项冠军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瞪羚企业3家。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突破500家。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构建“赴外引才、活动引才、以赛引才、中介引才”等渠道,举办“智汇经开区”系列高层次人才对接交流活动,引进高层次人才10人以上,各类产业人才3000人以上。全面营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类海外”人才发展环境,建设国际人才生态示范区。
三是突出有效扩大内需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相结合,融入发展新格局。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恢复和扩大消费,促进经济稳中向好。
全力攻坚重点项目。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通过以商招商、资本招商等方式,全年举办各类招商对接活动30次以上,力争签约过亿元产业项目15个以上。争取实施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137个以上,总投资不低于266亿元,全年完成投资突破120亿元。
优化要素服务保障。优化推进机制,党工委管委领导分包重点项目,“项目推进办+职能部门+属地镇街(国企)”联动推进,问题“吹哨报到”分级解决。加快空间资源整合,建设完善6大专业特色园区,对重点项目实行全要素倾斜、最优先保障。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进“金融赋能”“包容普惠创新”等七大工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加快消费提质扩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围绕汽车销售、餐饮住宿、韩国商品销售等领域挖掘消费增长点。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做好游山、玩水、逛城、下乡四篇文章,邀请重点客源地旅行社来区开展踩线和“引客入经”活动。
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善用RCEP生效良机,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在国际大循环中闯出“经开区之路”。抢抓全省QFLP扩大试点机遇,鼓励引导外资投向重点园区及重点项目。举办中韩经济文化周、韩日企业家座谈会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对韩经贸合作,打造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核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