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创客:常温涛
创企:观海听涛(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CEO
创点:从考研科目哲学、马理论、社会工作等细分领域发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互联网技术,集合400位国内顶尖名师网课,打造“研背包”App,服务于考研学子。“研背包”已汇聚全网十余万考研粉丝,从线上延伸至线下考研辅导、考研规划等全产业链。
并非每个带着光环登场的年轻创业者一路走来都顺风顺水,他们历经的成长轨迹才是创业故事中最迷人的部分。“95后”创业者常温涛,从大学校园开始尝试创业,历经四次沉浮,打造“研背包”品牌及平台,在考研产业链中找到了“小而美”的聚焦方向,致力于为考研一族提供全方位服务。“研背包”App也被粉丝们戏称为考研客的线上“夫子”。
从《孟子》经典找回斗志
“创业这件事儿,仿佛是刻在基因里的。”常温涛说。大学学习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专业,对口的专业单位成了大多数同学努力的方向,而他在校园中就走上了创业路。2014年,作为大一新生的常温涛成立学校第一个演讲社团,聚集了校园人气,尝试与合伙人合作开展针对大学生的演讲培训业务。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大二时他成立新梦想大学生演讲培训机构,并组织举办市级演讲大赛。不满足于现状的常温涛,在大三又与朋友一起成立了旅游和研学的公司平台。
“当时我们一年有百万元的流水,团队成员成为同学眼中的‘创一代’,可谓风头正盛。但是作为初出茅庐的创业者,我们还是低估了市场的危机。”由于对市场预判失误,公司遭受巨大损失,一时间来自家庭、情感和事业的多重危机砸向常温涛。
那时,消沉的常温涛曾经连续一个月不出宿舍一步。“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窗外的阳光非常灿烂,突然有了出去走走的‘冲动’。”走在校园的常温涛注意到,图书馆在做诸子百家的巡展。
“无意中翻开了《孟子》的一个篇章,一句话一下子击中了我——‘虽千万人吾往矣’,意为纵然面对千万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这不就是我创业的初心吗?难道要允许自己因为这点失败就如此颓废吗?”这句话让常温涛找回了斗志。他从巡展现场的学长那里了解到,研究中国古代典籍著作的学科属于中国哲学专业,常温涛突然萌生出一个想法:攻读中国哲学的研究生,让古籍经典帮助自己解开人生困惑。
历经一番刻苦备考,常温涛如愿进入山东大学中国哲学系,成为该校哲学教授颜炳罡的得意门生。
再觅创业机遇
整个考研的过程给了常温涛创业的全新思路。“考研前曾报过一个知名机构的辅导班,但是机构所发的资料都比较笼统,不具备针对性。索性自己开始整理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的笔记,对考研资料进行重构。”两本厚厚的笔记给常温涛带来商机,结集成册后的资料被“圈内”考研学子一度炒到千元,几百册资料瞬间秒光。常温涛更有信心再度创业,他决定在哲学细分领域服务广大考研群体。
常温涛于2019年走上了第四次创业的路程。创业之初,常温涛就坚持所有业务全部原创,课程与资料自主研发,每年都要根据真题情况对内容进行重构与更新;与行业内最优秀的教师合作网课,通过成体系的教学内容输出打造内容矩阵;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平台打造“随时随地可学习”的平台,记录学员学习行为轨迹,并同步上线课后练习、模拟考试App及小程序,智能、科学地满足学员个性化的在线学习需求。2019年,常温涛创业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并逐渐在考研学子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2020年之后,“研背包”业务快速增长,占据国内哲学考研领域一半的市场份额。常温涛判断,考研各个专业之间跨度很大,没有任何一家机构可以做到“一统天下”,而这恰恰给“小而美”的创业团队带来了机遇,行业必将走向标准化与精细化。
作为连续创业者,常温涛也逐渐成为行业专家和佼佼者。他总结了多年创业的六点经验:从小切口切入创业赛道;把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形成对行业的判断力和布局;在创业初期就要建立产品标准化的规范,保证产品的品控和监管;搭建企业基础管理体系,从“人管人”过渡到制度管人;创始人要始终保持学习力,不断与时俱进;从实践中不断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坚持创新。
资料显示,2023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约为474万人,较世纪之初增长近十倍。
“受职业竞争加剧和高校硕士扩招影响,考研热度正在不断攀升。硕士学历已经成为目前不少单位和平台招聘、录取的‘标配’,影响着职业群体就业、晋升、发展的方向。”常温涛坦言,社会的发展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加大,继而带动考研服务产业,更专业、更高效的考研学习平台、课程产品以及未来规划成为大多数考生追逐发力的焦点。这让像他一样的创业者以及背后的品牌得以迅速成长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