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王雅洁
3月17日,央行发布消息称,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央行表示,此举旨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
所谓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央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3月17日,导报特约评论员、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华教授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降低25个基点,实际上就是增加了商业银行可用的资金量,也就是说增加银行贷款的额度,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对此,央行也表示,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更好地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降低25个基点,可释放商业银行5000亿元-6000亿元左右的可用资金量。这也说明目前经济恢复情况良好,社会对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主要还是为了打好宏观政策的组合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保持银行流动性合理充裕。”对此,陈华教授点评表示,“此次央行也强调了降准是为了精准有力地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实际上是结构性的调控。鼓励一些新业态、新产业、绿色发展,也包括惠及中小企业等。”
中信证券分析称,2023年以来资金利率中枢回升、资金利率波动加大,核心原因是信贷需求回暖消耗较多超储,流动性水位下降。近期央行行长易纲在新闻发布会上称降准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式有效,因而市场对3月降准存在一定的预期。如果经济偏弱,央行则会通过降准释放中长期流动性;如果经济偏强,则通过MLF补充流动性。如果年内后续经济持续强劲修复,MLF超额续作或是常态,触发降准或许需要更多基本面走弱的因素。
事实上,此次降准,早有迹象可循。今年3月3日,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新闻发布会上,央行的相关表述引发市场对于降准的探讨。
对于关于降准降息的可能性,央行行长易纲当时表示,目前货币政策的一些主要变量处于比较合适的水平,实际利率水平也比较合适,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