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3月27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山东深化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情况。山东省民族宗教委主任曹金萍介绍,发挥优势,打造亮点品牌,山东创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大行动”,推进民族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曹金萍介绍,山东不断深化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打造5处国家级、30处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命名18处省级、111处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推动实施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全省中小学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上好“民族团结第一课”,通过“滴灌式精准施策 深化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做法得到国家民委充分肯定,在全国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首次面向全社会组织开展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网络竞赛活动,110万人实名注册,486万人次参与答题,民族政策法规得到广泛普及。每年6月、9月定期开展全省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宣传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山东民族工作的亮丽名片。
据了解,山东成为全国第一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的“双创建”省份。不断擦亮城市民族工作“红石榴”品牌,山东已打造“红石榴”社区(家园)302个、学校184所、企业90个、机关94个、家庭80个、岗位71个;开通“民族团结号”公交专线409条,投放公交车1688辆,建设“红石榴”主题公园、广场185处,布设标语牌、展板、立体景观等各类宣传点2800余个,成为各族群众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地。着力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创新推出“道中华·齐鲁行”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行项目,不断促进各民族在齐鲁大地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据山东省民族宗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在全国率先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民族村创建,35个乡村振兴示范民族村成为各民族携手共进、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结对帮扶交融连片示范区项目20个,支持民族镇村打造5个产业化品牌集聚地,开展“富口袋+富脑袋”乡村行动试点,倡导健康文明的思想观念、精神情趣和生活方式,不断完善医疗、卫生、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让各族群众共享现代化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深化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2022年共投入援助资金44.8亿元,聚焦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智力支持、劳务协作、交往交流等重点领域集中发力,帮助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余人,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为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山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