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吴淑娟
2月份以来,随着各地相继恢复展会,新一轮的会展热潮开始迸发。山东会展业也不断提速,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将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0%以上。
两个月全省办展超120场
“从2月初山东全面恢复展会至今,全省共举办各类展会活动超过120场,其中在专业展览场馆举办展会数量达到78场,展览面积超过170万平方米,展商约2.5万家,参会观众接近170万人次,预计第一季度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将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0%以上。” 山东省商务厅服务贸易和商贸发展处处长初建伟在3月28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会展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论坛及2023年中国绿色会展联盟年会上表示。
当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展企业齐聚济南,围绕推动会展业绿色产业升级,促进产业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研发,加快我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展开交流探讨。
据初建伟介绍,山东会展业总体规模多年来一直稳居全国前三强,会展产业体系完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呈现出愈发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全省在用的主要专业展览场馆39个,展览面积共293.5万平方米,具有一定专业能力和规模的各类会展市场主体约400家,其中展会主承办企业超过70家。
2022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东营)国际石油装备展、中国奶业大会等一批全国性展会活动,中华老字号(山东)博览会、山东医博会、青岛家具展及日本、韩国、RCEP区域进口商品博览会等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展会相继成功举办,在促进各产业恢复生产的同时,也有效提振了消费信心。2022年全省共举办展览活动249场,展览面积602.7万平方米,全年共有77120家展商参展,467.2万名观众线下参观展会。经测算,2022年山东展览业实现经济效益约313.7亿元。
“济南的会展业发展迈入了‘加速度’时代,已成为国内外展会最佳举办地之一。”济南市商务局副局长王志刚在推介济南会展业时表示,坐落于黄河北岸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净展览面积51万平米,一期15万平方米的国际现代化展馆今年将正式投入使用。
据介绍,近年来济南高度重视会展业发展,展览设施不断完善。全市通过UFI认证的展会达20个,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2022年,克服疫情影响,仅3个月的时间就举办展会76场,面积达到140万平方米,会展业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程度显著提升,活动组织、服务保障经验不断丰富。
“济南不断优化会展政策,先后出台了《济南市会展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济南市促进会展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列支两亿余元的财政预算用于支持会议、会展产业发展。近期,还将发布实施《济南市关于加快建设国际会展名城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加大对会展产业发展、自主品牌策划培育、高端会展招商引进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单个项目最高扶持资金将达到500万元。”王志刚透露。
会展业绿色发展亟须相关标准
“当前会展绿色发展关注度较低,在对会展业的发展中数字化是高频词,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少被提及。”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总经理沙克仲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沙克仲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趋势下,会展业需要全产业链全方位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当前会展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向绿色可持续化方向进化的空间,如会展场馆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应始于设计和建筑,并在垃圾处理、物流、搭建等方面实现绿色发展。
“应鼓励展装行业推动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快制定我国会展业绿色发展相关标准,建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会展评价体系。”沙克仲建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原所长、研究员任兴洲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会展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提振行业信心的重要载体。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生力军和重要力量,会展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国务院2021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推进会展业绿色发展。当前,会展产业绿色化发展需要做到全过程绿色化,实现会展设施、运营绿色化,形成会展绿色生态系统,并建立起绿色会展制度。
“山东是会展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会展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元。建议山东省形成独具特色的会议和展览体系。创新会展模式,避免同质化;在区域内形成良好的行业发展氛围,竞而不乱、合而不同,各美其美。并利用本省优势办好更多的国际化展会。恪守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绿色会展。”任兴洲表示。
任兴洲建议山东依托实体经济优势和区域强大的消费市场,打造会展品牌。坚持原创会展产品,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坚持促进“双循环”。运用现代化理念和科技赋能办好会展,用新技术和“互大云智”5G等,线上线下结合,创新会展模式,数字化发展。
初建伟表示,实现会展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低碳转型,向“绿”而行。山东连续三年将绿色低碳办展纳入全省党政机关举办展会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并指导各市制定绿色会展相关奖补政策,大力推动会展业低碳、可持续发展。加快会展审批进度,推动会展活动恢复发展。提出将促进展会与“十强”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引进产业关联度高、行业影响力大的展会项目,3年内招引5家以上国内外品牌展会和会展龙头企业,国际展览联盟认证品牌展会达到3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