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3月26日,港交所披露,珍酒李渡通过上市聆讯,并更新了会后资料。珍酒李渡若成功上市,将成为港交所白酒第一股。
“白酒教父”倾力打造
珍酒李渡掌舵人是有“白酒教父”之称的吴向东,公司于2023年1月13日递交招股书,距此次通过港交所聆讯仅两个半月,可谓迅速。
“如果不是白酒的资深爱好者,对珍酒李渡这家公司可能会有一点陌生。”白酒资深收藏家宫诺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其品牌起源,“珍酒李渡还是很年轻的品牌,从字面上集合了珍酒和李渡酒,其实还集合了湘窖和开口笑,应该是四个白酒品牌集合而来。”据公司招股书介绍,珍酒李渡是一家致力于提供以酱香型为主的高品质白酒产品的中国白酒公司,公司的旗舰品牌便是酱香型的珍酒,定位高端、次高端。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至2022年,珍酒销售收入分别为13.45亿、34.87亿和38.22亿元,对公司营收的贡献度分别达到56%、68.4%和65.3%。李渡酒定位于第二增长引擎,2022年营收8.86亿元,占比15%;湘窖和开口笑两个地方白酒品牌2022年销售占比则约为12.2%和5.7%。
“提起吴向东,他非常著名的营销‘大手笔’就是创立‘金六福’品牌,曾拿下央视广告的‘标王’,并请来当时国足总教练米卢代言。”宫诺透露,在酒圈中吴向东之所以被称为“教父”,还因为其2005年在酒类流通领域创立华致酒行连锁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拿下了五粮液和贵州茅台的代理权,并拿下了全球知名酒企的战略合作。华致酒行(300755.SZ)2019年登陆创业板,成为A股酒类流通第一股,最新市值125亿。如不出意外,珍酒李渡将成为吴向东旗下第二家上市公司。
赴港上市或成风口?
“自2016年金徽酒登陆A股之后,至今没有新面孔出现。目前,港股成了一些消费类企业的重要上市通道,这次珍酒李渡若IPO成功,算是港交所实现白酒上市‘零’的突破。”3月28日,葳蕤资本创始人王贤良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与2009年以来酒企迎来“上市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直接上市、借壳上市、资产重组等多种途径均未促成酒企登上资本市场。
经济导报记者在梳理时看到,A股已有19家酒类上市企业。而更多酒企试图冲刺上市,但始终梦难圆。习酒自2012年便提出,公司将在2013年2月登陆港交所。2019年,由于同业竞争问题,公司上市计划被叫停,时至今日其IPO仍处于进程之中;距离A股最近的是四度IPO的西凤酒,其在上会前夜突然撤回了IPO材料,业内期待的四大名酒在资本市场聚首的场景再度落空。除此之外,国台酒业、郎酒等酒企IPO纷纷折戟。
近两年,酒企筹备上市的热情升温,白酒行业内部也在加速并购、整合,尤其是不少酒企欲借壳上市。“借壳上市也有门槛,首先需要很大成本去置换上市公司原有的资产;第二,需要上市公司迁址,涉及酒企税收外迁;第三,按法规,只有现金收购才可以以备案制完成借壳,这对白酒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此外,酒企改制历史、关联交易等敏感问题,也令酒企借壳上市变得更加复杂。”王贤良认为,对于短期内欲上市的白酒企业来说,可能并不能带来想象中的利好,或许在港股的窗口期开得会更大一些,这也是酒企们争相考虑的方向。
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现行监管环境下,港股成为预上市酒企的唯一选择,中小品牌白酒到海外上市是比较可行的方式,但海外市场对中国白酒的理解能力与内地有差异,因此国际投资者对白酒尤其是中小品牌的接受度不高,所以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酒企应关注战略发展
3月26日,“中国酒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五次(扩大)会议暨中国酒业协会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在山东泰安举行,会议披露了2022年酒业发展情况,发布了酒业新发展趋势,备受行业关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规上白酒企业936家,产能671.2万千升,同比下降5.58%;完成销售收入6626.5亿元,增长9.64%;实现利润2201.7亿元,增长29.36%。规上企业中亏损企业169个,企业亏损面为17.55%,累计亏损额18.82亿元,同比下降15.69%。
总体来看,知名白酒企业基本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同时市场份额向优势产区、名酒企业和名酒品牌不断集中,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向头部聚集的趋势愈发明显。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看,珍酒李渡2022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均大不如前,存货高达51亿元,几乎与其一年的营业收入相当。
“作为高度依赖聚集型消费的酒饮行业,企业上市之后不仅可以更方便地融资,获得更高的收益,改善公司治理,而且可以大幅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与价值,特别是对于白酒这类生活消费品,白酒企业有没有上市存在较大的差别。但酒企不应将上市作为所谓目标,更应该关注品牌和战略发展,才能在众多白酒品牌中‘突出重围’。”中国品牌战略营销研究院副院长李放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白酒产业在长周期中积累的诸多问题,也随着经济大环境影响而逐渐显现,其正面临着来自宏观政策、消费市场等多方面的挑战与压力,“白酒产业已经开启了新的调整,变革与转型,如何破局、如何应对挑战,主要还是看白酒产业的战略调整能否及时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