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
近日,在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国资国企社会责任蓝皮书(2022)》中,山东港口社会责任案例《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绿色低碳之路》成功入选“绿色低碳篇”优秀案例。
为贯彻落实关于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一系列部署要求,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面向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部分计划单列市国资国企开展社会责任课题研究,编制首份《国资国企社会责任蓝皮书(2022)》,系统梳理国资国企社会责任管理创新性举措、分析展示国资国企社会责任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性特征,作为开启地方国资国企社会责任工作协同推进新篇章的有效抓手,树立履责榜样,为推动地方国资国企高质量开展社会责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此次全国共有739家地方国企参与申报,最终包括山东港口在内的86个案例入选优秀社会责任案例。
山东港口组建以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殷切嘱托,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锁定“双碳”目标,让绿色成为港口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和显著特征。
三年多来,山东港口高点统筹规划,完善标准规范,从顶层设计入手,把生态保护放在港口战略布局优先位置,编制《山东省港口集团绿色低碳港口“十四五”规划》,部署推进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中国氢港”“数字能源港”“风光储”一体化零碳港等特色发展板块。同时,结合港口实际,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以配套强基础、以管理促提升、以科技推转型,扎实推进绿色发展。
依托一体化改革发展平台,山东港口强壮绿色发展主业“筋骨”,建设33个内陆港,开发83条海铁联运班列,自建超2000公里输油管道,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散改集”“油改管”,全面提高大宗货物绿色运输比例。2022年,山东港口铁路、水路、管道集疏运占总集疏运比例达到79%,油品管道运输完成1.45亿吨,占油品吞吐量的68.4%,助推港口环境“生态化”。
山东港口大力推进能源供需双向降碳,在全国沿海港口率先编制港口移动源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强化大宗干散货作业抑尘“六个100%”;把清洁能源应用融入港口生产各方面、全流程,建成全国沿海首个焦炭“散改集”专用条形仓,打造“无尘示范码头”。同时,扩大电能、太阳能、LNG、氢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研究和应用,在行业内率先建成全国首个港口加氢站,拥有加氢站1座(在建2座)、智能集卡充换电站4座、加气站6座、太阳能应用项目20MW、各类空气源及地源热泵机组100余台(套)。2022年,电、气、氢等清洁用能占比达到58%,万吨吞吐量能源单耗2.23吨标煤,较2019年同比降低14.7%。
围绕强化智慧赋能绿色发展,山东港口坚持依靠智慧赋能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建成、运营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球首创“氢+5G”等科技成果,创新建设全球领先的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及“全系统、全流程、全自动”干散货专业化码头、自动化门机等,全面提升智能化水平。建设沿海港口首个跨区域、多港区统筹联动的大气环境智慧管控平台,实现大气环境“现状可查、风险可辨、未来可测”,以智慧港口建设赋能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