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州财金智慧农业产业园技术工程师正在察看作物长势。 张春法 摄 |
◆导报记者 谢卫振 通讯员 红鹏 志玟 韩哲
今年初,“山东种植的西红柿可以定制味道了”的新闻引来了各界关注,这则新闻的“主角”——可以定制味道的西红柿就产自德州天衢新区智慧农业产业园里。4月8日,经济导报记者跟随“乡村振兴看德州”主流媒体德州行采访团来到德州财金智慧农业产业园,经过了更换“白大褂”、风淋消毒等一系列严格的步骤后,终于与这些号称“最佳糖酸比”的西红柿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包括大家的进门程序,以及我们使用的无土栽培等方式,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杜绝外来病虫害的入侵和土壤里重金属的影响,提升西红柿的品质。”技术工程师付文琦介绍道,这里生长的西红柿均采用熊蜂自然授粉,可以避免激素喷(点)花不当引起的畸形果的产生,有效降低花期病害的发生概率,显著增加商品果率,提高经济效益。加之熊蜂对温室环境适应力强,且不会产生激素残留。通过熊蜂的自然授粉,西红柿汁水浓郁、籽粒饱满,风味更佳。 “这一排西红柿的品种叫小酒窝,是从荷兰引进的,它口感比较脆。”付文琦介绍。经济导报记者看到,大棚中的西红柿有红色、黄色、紫色等不同颜色,外形也有长有圆,形态各异,一排排植株前悬挂着西红柿品种的标记,仅实验西红柿品种就有十几类。 智慧大棚如同一个精细的生产车间,均匀分布在大棚内部的多种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信息。执行器会精准控制包天窗、幕帘、地轨加热管、株间加热管、灌溉以及二氧化碳管道等等,届时这些执行器会协调进行工作,创造出西红柿最适合的环境。 一路品尝着可口的西红柿,听着付文琦不断地介绍,最令大家感兴趣的,还是这些西红柿是如何“定制口味”的。 “我们是用科技为植物生命成长设置阳光雨露的最优解,可以让西红柿的口感提升得更好,使产量提升3到4倍。”付文琦说,定制版西红柿所在的温室里有685个传感器,1700多个控制器,每天能够产生数千万条数据方便工作人员更好地调控西红柿的生长环境,实现了全过程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分析、智能决策,对温室内的温、光、水、气、肥等全面管理,确保为西红柿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项目占地505亩,相当于47个足球场,园区引进国际领先的荷兰智慧农业生产技术。在这里,新技术颠覆了传统农业的耕种方式,天气热了准时开窗通风,土壤干了滴灌系统自动浇水……种种先进技术的运用,时刻控制着对西红柿产生糖分影响最大的光照和肥料等因素,为西红柿的生长提供了最为合适的环境,恰当的光照、肥料、水以及二氧化碳浓度既提升了西红柿口感,又提高了西红柿产量。 科研人员也会对西红柿的长势实时监控。通过电脑和手机,随时都可以监控到西红柿的健康状况,相当于每一个西红柿都配备了一名“私人医生”。从第一穗西红柿长出来,科研人员就会测试每一穗西红柿的酸甜比,调试合适的水肥比例,通过控制元素含量持续调节西红柿口感,直到酸甜比达到最佳。 “就是这样,我们培育出的西红柿都是‘五分甜,一分酸’的最佳糖酸比,这也是目前大部分客户喜欢的口味。”付文琦自豪地说,现在园区每天可产出30吨“五分甜,一分酸”口感的西红柿,市场主要覆盖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京津冀地区,主要客户为朴朴新零售企业、海底捞餐饮企业、上海佳农传统零售商,实现多渠道覆盖。 目前,项目的投产给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给周边的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周边农民(40-50岁妇女居多)进入农业工厂,每月可收入3500-4500元(最高可达8000元),年收入至少翻一番,为当地农民提供300-500个就业岗位,农民不用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对周边带动效应明显。同时,项目全年进行100次左右的农事操作培训,不仅提高周边农民农业技术能力,同时转变思想观念。通过党建联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专人盯靠帮扶,防止脱贫后返贫,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