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首批10只主板注册制新股正式上市交易,全面注册制由此落地,至今已满月。一个月以来,10只新股价格中枢快速形成,走势平稳。
据统计,截至5月9日收盘,相较于发行价,上述10只新股股价平均上涨39.08%,最高者上涨127.69%。同时,10只新股的平均日均成交额及换手率(6.36亿元、22.26%)远超同期A股水平。
“总体上,首批主板注册制新股质地优良、市场表现良好。”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对记者表示,全面注册制下,首批新股发行市盈率较高,上市首日股价涨幅较大,随后有所回调,基本形成价格中枢,趋于平稳。同时,这些新股的日均交易量及换手率保持较高水平,交投活跃。这也反映出投资者对于全面注册制下主板新股的适应程度和接受程度较高。
新股走势趋于平稳
3只新股股价涨幅超50%
全面注册制下,首批10只主板注册制新股的表现尤受市场关注。上市首日(4月10日),10只新股股价平均涨幅高达96.52%,中电港、登康口腔、柏诚股份等3只涨幅翻番。随后,10只新股股价在经历快速回落后有所回升,最终涨幅徘徊在30%至40%之间。数据显示,相较于发行价,10只新股上市前四周的平均涨幅分别为49.31%、28.71%、30.76%、39.08%。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收盘,相较于发行价,10只新股的涨幅区间为15.39%至127.69%,平均涨幅为39.08%。其中,中电港、中信金属、登康口腔等3只涨幅均超50%,分别为127.69%、62.16%、59.43%。
“整体上看,10家企业质地优良,投资价值较高。”华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轩伟对记者表示,经过调整后,10家公司的整体估值已经处于相对合理区间,当前平均PE(TTM)为30倍,大部分公司股价有所反弹,未来股价表现将更多取决于基本面趋势的变化,具有持续成长性的公司有望带来良好的长期回报。
从成交额和换手率来看,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收盘,一个月里10只新股的平均日均成交额为6.36亿元,日均换手率为22.26%,远高于同期A股平均水平(2.20亿元、2.92%)。
“中电港、登康口腔、海森药业等新股体量大,业绩亮眼且在所属行业有一定地位,本身上市时间不长,受到投资者关注程度更高,因此交易活跃度较A股平均水平高。”工业富联副总经理兼首席法务官解辰阳对记者表示。
10家企业业绩向好
去年净利润平均增幅超80%
从经营业绩来看,10家主板注册制企业表现可圈可点,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2022年,10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平均同比增速为14.84%,归母净利润平均同比增速达82.09%。从归母净利润来看,10家企业2022年全部实现盈利,陕西能源、中信金属的净利润均超20亿元;陕西能源、江盐集团分别以511.95%和131.58%的增速居前两位。
2023年一季度,10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平均同比增速为3.73%,归母净利润平均同比增速为7.69%。
解辰阳认为,今年来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等行业发展趋势良好。
桂浩明表示,从业绩来看,首批主板注册制企业整体表现良好,凸显出一定的成长性,市场对此关注度较高。结合股价表现来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对于股价产生的积极影响。
250余家企业排队上市
不必担忧“虹吸”现象
自首批主板注册制新股上市后至5月9日,主板市场中仅有恒尚节能上市。另有5只新股IPO项目注册生效,其中万丰股份完成发行,定于5月10日上市,华纬科技、长青科技处于发行阶段,三联锻造、翔腾新材尚未启动发行。市场并未出现“大水漫灌”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全面注册制下,除上述5家外,还有250家主板企业排队IPO。具体来看,上交所在审IPO项目共152个,16个已受理,66个已问询,69个中止或财报更新,1个暂缓审议;深交所在审IPO项目共98个,14个已受理,41个已问询,43个已中止。而这也引来市场对主板“虹吸效应”的讨论。
轩伟表示,注册制改革后,主板上市条件得到了显著优化,一方面,采取多元上市标准的资本市场将会更好地实现扩容,更多新兴产业的优质企业有望登陆A股市场。另一方面,新股供应节奏可能也会明显加快,但并不是无序的扩容,全面注册制下仍须“数量服从质量”,兼顾A股平稳运行及市场可承受能力。在今年资金持续流入、交易活跃的行情背景下,IPO的适度扩容很难对A股产生明显的“虹吸”现象。
解辰阳表示,从长期看,主板是否会产生“虹吸”现象还要结合宏观经济环境、新上市企业吸引力等,观察是否会有更多的场外资金进入。
桂浩明预测,今年新股发行数量可能与去年相当,保持在三四百家的水平,属于正常的发行节奏,也易于被市场接受。但从新股发行规模来看,今年以来尚未看到规模特别大的IPO项目,因此募资规模可能有所回落。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