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望道》是由侯咏执导,刘烨、胡军、文咏珊、王锵领衔主演的近代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以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为主线,以点带面再现了翻译《共产党宣言》事件背后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展现了时代流变中不同政治理念的碰撞,描绘了青年革命者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坚持和拼搏。《望道》坚持直面历史真实的创作理念,通过艺术真实的方式再现了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歌颂了建党初期的革命历史人物勇气和追求。影片一方面继承了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精神内核与创作理念,同时在叙事方面,把宏大的时代背景与微观的个体命运有机结合,以陈望道的个体命运变化为主线,串联爱人、师生、同仁等丰富的人物群像,展现宏大的时代背景。同时,在审美创作思维上,影片摆脱了非此即彼的简直性,采用一种辩证的、整体的创作思维,从而有效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实现了革命历史题材的新突破。
一、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融合
《望道》勇于直面历史真实,真实还原上世纪初叶,中国混乱、迷茫的状态,刻画了一群坚持追求真理的有志青年,用影像语言讲述陈望道、陈独秀为代表的革命青年在革命初期的重重困难和种种挑战。影片通过艺术真实的方法再现翻译《共产党宣言》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歌颂了建党初期革命中的历史人物,肯定了革命的正确性,实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融合。
侯咏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在真实素材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把真实的史料进行戏剧化的处理。比如影片在寻找盘尼西林这一事件的处理上,陈望道的夫人蔡慕晖为解救陈望道去找戴季陶求情,但是戴季陶威胁蔡慕辉,只有翻译新闻报道才能得到盘尼西林,蔡慕辉为了坚持自己的原则拒绝翻译虚假的新闻报道,没有盘尼西林的蔡慕辉失落地回到医院,没过多久,医院却收到了盘尼西林,陈望道也因此得到医治。这时观众会认为是戴季陶送来的盘尼西林,认为戴季陶仍然念及兄弟情义,但是剧情反转,杨逢林出现,告诉陈望道“救命药”的真实,观众才明白,救了陈望道的盘尼西林是周恩来送来的。而在历史资料中,没有周恩来送盘尼西林这一事件的记录,但是在重庆时,周恩来为营救地下党人、民主人士做了很多事情,也一直秘密和陈望道联系。影片正是基于这种真实的时代背景和人物逻辑背景,通过对真实史料的提炼与加工,完成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融合。
翻译《共产党宣言》是中国革命进程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在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讲述中,对于陈望道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影片没有进行平铺直叙的讲述,也没有进行戏剧化的剧情设置,更没有局限于陈望道复杂的内心活动,而是通过“留白”的艺术方式进行处理。当他为了《共产党宣言》中Bourgeois和Proletarians两个词辗转反侧,为日译本的“绅士”和“平民”不足以表现两个群体间针尖对麦芒的冲突而犯愁时,他选择走出陋室,去到山顶上练习拳法,到广阔的自然中去找寻当初翻译《共产党宣言》初心,在山水和万物的变化中之中获得顿悟,进而完成了对于真理的把握和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深思。
二、宏大叙事与微观个体的有机结合
《望道》是一部个性突出的、特质鲜明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在长时间的创作实践积累的过程中,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已经形成一定的创作程式,宏大庞杂的历史叙事、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高大全”式的正面人物形象。而《望道》的突破在于,影片一方面继承了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精神内核与创作理念,同时在叙事方面,把宏大的时代背景与微观的个体命运有机结合,以陈望道的个体命运变化为主线,串联爱人、师生、同仁等丰富的人物群像,展现宏大的时代背景。同时,在审美创作思维上,影片摆脱了非此即彼的简直性,采用一种辩证的、整体的创作思维,从而有效的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实现了革命历史题材的新突破。
在艺术表达方面,《望道》将宏大的叙事与个体人物的书写进行有机结合,将人物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片段进行艺术化的处理,通过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这一核心事件,带出了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展现了陈望道追求真理,追逐信仰的传奇人生。
影片在完成对陈望道人物形象书写的同时,也塑造了精彩的人物群像,既有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追求真理的早期革命先锋,他们在追求理想和真理的道路上坚守和拼搏;也有为革命舍生取义的工人杨阿龙,即使万分恐惧地面对敌人的枪口,他依旧选择坚持自己的信仰舍生取义;更有陈望道的人生伴侣和坚强的后盾蔡慕晖,为了正义拒绝翻译失实的新闻稿,用行动的支持陈望道的信仰。
除此之外,影片中反派角色的塑造也突破了以往的窠臼,影片摆脱了以往影片中非此即彼的简直性,以往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反面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是被简化或忽视,但是在影片《望道》中,反面人物戴季陶的形象塑造入木三分。通过戴季陶信仰前后的变化,鲜明地刻画了一个共产主义先驱到反共先锋的“圆型”反派角色,影片开始时戴季陶是一个充满了革命的热情的爱国青年,他与陈独秀联合创办《新青年》,宣传爱国思想、宣传社会主义思潮,积极投身到早期共产主义的革命事业中。但是后来,戴季陶背叛了革命,成为了国民党右派的旗帜性人物,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反共先锋。但是每次遇到陈望道时,戴季陶却不敢直视陈望道眼睛,因为他背叛了革命也背叛了信仰。
总之,影片《望道》的主创者们用心、用情去对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故事展开艺术演绎,完成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融合,通过宏大叙事与微观书写的有机结合,获得了重要的突破,也树立了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乃至红色电影在新时代的一个新标杆,丰富、拓展了红色电影的发展方向,其留下的重要创作经验值得我们去认真地进行梳理、总结,并展开进一步的探索。(刘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