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专精特新企业长期专注细分领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023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总计4528家。在齐鲁大地,这些企业以专破局、以精立业、以特求强、以新赋能,在各自领域“独领风骚”,质量效益优势突出。
山东省政府此前印发《关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暨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三批)》(下称《实施意见》),出台一系列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全方位、全链条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不断为产业输出新动能。
“独门绝技”拿到话语权
在比亚迪、宁德时代、东阿阿胶、联合利华、华熙生物等行业龙头的生产线背后,都有济南翼菲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翼菲科技”)的身影。其生产的小六轴机器人,可以像人的手臂一样灵活,做着诸如涂胶、码垛、装配等工作,这种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可以达到0.02毫米,居世界领先水平。
走进翼菲科技的生产与研发车间,满满的科技感扑面而来。“我们当年从哥伦比亚大学回到济南,就是致力于做并联机器人,当时世界上仅有3家企业在做同类型并联机器人。我们从零开始,从底层数学架构开始,从单个零件的机械设计开始,一步一步完成了最早的积累。”翼菲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张赛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这些设备看起来比较陌生,但速度飞快,可以达到一秒钟3次以上的节拍速度。它们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知名企业直接或间接使用了这些机器人或自动化设备。”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翼菲科技借助济南引进海归的创业政策落地,济南市政府无偿提供了200多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使得翼菲科技可以挺过最初没有任何收入的研发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翼菲科技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提供商。凭借着公司的科技和专业含金量,翼菲科技的产品应用于食品、制药、日化、物流等行业,遍布国内百余个城市,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不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截至2022年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占A股上市企业总数的27%,占2022年新上市企业数量的59%,其中,在科创板新上市企业中,72%的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山东烟台力凯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同样是一家专精特新企业。工厂中一台特殊的切割机,一刀下去,就能切割出4500片薄如蝉翼的太阳能硅片。“2013年之前,此类多线切割机设备要从国外进口,不仅一台设备价格达到千万元,还要遭受技术封锁与适用范围限制。”该公司董事长助理车美威介绍,公司组成研发团队,历时三年攻克了主轴同步控制和超细金刚线张力精密控制等技术壁垒,产品生产效率、切割精度、性价比更高。
“现在美、日、英等国客户反而在我们这里购买设备。”车美威介绍,凭借这种坚持自主创新的劲头,公司先后获得90余项国家专利和著作权。
需具备“产业链”思维
翻看强链补链的成绩单,“专精特新”企业不仅是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重要环节,更成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
青岛康普锐斯是青岛市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项目为山东省“十四五”氡能重大示范项目,公司获得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称号。
“公司首创了带隔离腔结构的多级双作用液驱式氢气压缩机,打破国外产品在该领域对国内市场的垄断。主要应用于加氢站、CNG加气站、井口气回收、油气田气液混输增产、气举、CO2注气封存、超临界CO2增压等高压、高纯气体增压领域。”青岛康普锐斯董事长尹智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公司的梦想并不止于加氢站压缩技术的进口替代,“‘压缩’技术是串联整个氢能产业链的关键技术,以液驱压缩技术切入氢能产业链上下游更多场景,我们的团队深入研究氢能全产业链的需求,针对未来氢能行业发展已经预研了适用于制氢加氢一体站、氢气槽车充装用压缩机等应用场景的8个系列30多款产品,成为氢能压缩机领域全能选手。”
据介绍,该公司正在规划建设零碳生产基地、绿氢示范加氢站、氢能装备研究检测中心,采用光伏电解水制氢的方式,通过自研自产的充装压缩机储存到加氢站,再通过加氢站用压缩机给氢燃料电池车加注,形成绿氢制、储、供、加一体化的能源综合利用模式,实现可再生能源储能和谷电消纳的功能。
选择做“长期主义者”,让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寻到了产业链中的新机遇,从中小企业逐步成长为行业“小巨人”甚至“冠军企业”,并从单一产品延伸到部分甚至打通全产业链。
“企业保持‘专’也不容易。以我们所处的行业为例,设计微电子、物联网等细分领域,上下游交叉融合度高,必须进行精准的技术匹配和科学的资源整合,这对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长久的课题。”一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负责人谭庆表示,坚持走“专”这条路背后,还需要具备产业链延展的“解题思路”。
山东在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上布局已久。2021年山东印发《关于建立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的通知》,配套建立“链主”企业牵头主导、产业链联盟合作、产学研协同推进、要素保障服务等四大机制。2022年启动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提请省领导挂帅担任11条标志性产业链的“链长”,推动“链长制”工作走深走实。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是“硬核”支撑。谭庆表示,“专精特新”企业更要始终做到提前嗅知市场需求,对产业链上可能会出现的新机保持敏感度,这也是创新的动力和方向。
帮扶拓宽发展赛道
如何让“专精特新”企业“轻装上阵”,坚定聚焦主业,持续考验着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与政策效能。经济导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对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来讲,由于体量小、底子薄,在抵御风险方面存在先天劣势,尤其是面对近年来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和疫情带来的冲击时,企业在生产经营上也有着不小的困难。
对此,山东拿出了满满诚意,上述《实施意见》便包含三条含金量很高的惠企政策。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上,提出要建立完善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机制,符合条件的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企业,对其较上年度新增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费用部分,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年销售收入2亿元(含)以下企业,对其当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费用总额,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补助比例最高5%,单个企业年度最高补助500万元。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山东省近年来陆续出台政策,从建立培育体系到强化财政支持、再到加强人才引育,尤其是针对‘专精特新’等企业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可谓提供了全周期、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罗新军曾表示,2023年,力争新增4项左右全国质量标杆,数量保持全国首位;80项左右全省质量标杆。大力培育优质企业。助力实施高质量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每年新培育瞪羚企业400家、独角兽企业3家左右。到2025年,努力推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左右,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000家左右,打造更多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有灵气,有活力,但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偏少,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进一步为它们拓宽发展‘赛道’,提供专业的指导指引和及时有效的帮扶,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破土而出、茁壮生长,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力。”中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金融学院副院长何英盛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政府应打出“组合拳”,从政策段、服务端帮助企业创新产品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通过各级各类人才计划、专精特新企业职称评定等系列助企项目,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从根本上助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