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元春
5月24日,滨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食品加工产业专场,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蔺兵川,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立明,滨城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副书记王成友,无棣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付全秀共同介绍了食品加工产业相关情况。
近年来,滨州市充分发挥粮食生产大市优势,大力发展粮食食品产业,探索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导向、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循环融合、惠民安全”的粮食产业发展“滨州模式”,2022年全市粮食年加工转化量达1500万吨,是粮食总产的4倍多;粮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846亿元,列全国地级市第1位,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滨州模式”效应持续放大,“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金字招牌更加响亮,滨州粮食食品产业发展品质更优、实力更强。
突出高点定位、坚持统筹发展。作为全市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接续印发粮食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配套实施《打造千亿级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二十条意见》《打造国家级粮食产业融合循环经济示范区实施方案》《打造国家级食品产业基地2022年行动方案》等纲领性文件,谋划布局小麦、玉米、大豆、芝麻四大产业板块,建设提升邹平玉米精深加工、博兴大豆加工循环、滨城惠民阳信小麦融合循环、无棣芝麻三产融合等四大产业经济园区,全市粮食食品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7.9%,成功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粮食加工”向“食品生产”加速转型。
突出龙头带动、坚持集聚发展。坚持扶优扶强,引导土地、资本、人才、科技等要素向龙头企业集聚,培育了一大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粮油食品加工企业。目前,滨州市拥有规模以上粮油食品加工企业201家,其中,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企业5家、中国500强企业2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3家。西王集团、三星集团、渤海实业、香驰控股、中裕食品成长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宇东面粉、黄河粮油、金汇玉米等一批“老字号”企业加快改造升级,十里香、花园食品等一批新兴企业加速崛起,真正跑出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突出循环融合、坚持绿色发展。强化粮食原料高效利用、产品梯次开发、能量循环利用,实现了“吃干榨净、循环发展”。在小麦加工上,中裕食品打造了全国最长、最完整的绿色循环全产业链,一粒小麦经过育种繁育→订单种植→加价收购→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种植基地等环节,实现“从土地中来到土地中去”;在大豆加工上,香驰控股建成原料、副产品、水、废弃物、能量“五大循环利用圈”,仅污水处理一项年增加效益3000余万元;在玉米加工上,西王集团年加工玉米300万吨,集约化规模为全国单体最大,精深加工达到上百道工序,实现了一粒玉米的极致利用。2022年,全国粮食全产业链节粮减损科技创新峰会在滨州召开,节粮减损的“滨州实践”也在全国推广。
突出科技支撑、坚持创新发展。全力构建起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驱动粮食精深加工、综合利用。截至目前,落户滨州的三大国家级粮食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累计完成研发类项目165项,解决科研难题58项,申请专利143项,直接带动企业研发投入2.8亿元,科研能力提升45%。
在滨州,一粒小麦能加工出谷朊粉、赤藓糖醇、膳食纤维等10大系列600余种产品,每加工1吨小麦总产值比传统方式增加5000余元;一粒大豆可生产210余种产品,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线,每吨生产成本可降低400多元;一粒玉米能变成100多种产品,形成了“玉米-淀粉-结晶葡萄糖-结晶果糖”梯次加工模式,可分别升值1.2、1.47、1.67、2.93倍。目前,滨州市粮食加工综合利用率均达98%以上,转化增值率达到3.5:1,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走出了一条精明发展之路。
突出品牌效应、坚持蓄势发展。抢抓“齐鲁粮油”品牌建设契机,率先打造全省首个粮油区域公共品牌“粮油金三角”,制定《区域公共品牌建设规划》,推动“好粮、好油”“出好品、卖好价”。目前,全市粮油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中国名牌3个、山东著名商标10个、山东名牌10个;入选“中国好粮油”产品33个,占全国6%;“齐鲁粮油”产品51个,占全省34%;西王、长寿花、天下五谷、中裕、美食客等产品品牌驰名全国,产品出口100余个国家和地区。渤海实业、中裕食品分别以38.53亿元、35.13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2023中国品牌价值”食品加工第9位、第12位。
同时,滨州加大开发高端团餐、主食产业化、社区便利店服务力度,中裕食品团餐服务走进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190多家机关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