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慎平 刘玉
5月29日,临沂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奋进2023”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5场,通报“水利项目突破年”行动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23年,临沂市政府启动了“水利项目突破年”行动。在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全年计划投资92.86亿元,比上一年度翻一番,力争突破100亿元,实施水利项目10大类75项,工程数量及投资额均居全省第一,投资额约占全省投资的1/6。
抢抓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快国家现代水网建设等的重大机遇,加快前期工作,落实要素保障,全力推进重点水利项目建设进度。
在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今年以来,全市水利系统积极作为、攻坚克难,全力推进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投资完成量连续5个月居全省第一。抢抓国家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的机遇,充分利用政府债券用于水利建设,年内计划发行36个水利专项债券项目,确保50.81亿元债券金额按时足额落实,截至目前,已发行债券额度10.22亿元。
在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方面:实施兰陵县会宝岭水库、平邑县唐村水库、沂水县沙沟水库、莒南县相邸水库等4座大中型水库增容工程,增加库容4000余万立方米,能更大限度利用当地雨洪水源,提供充足可靠的水资源保障,提高水库供水能力,保障防洪、用水供水安全,有效解决区域生态补水需求,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水库周边开展旅游、观光农业等多元化综合开发奠定基础,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实施河道治理项目24项,治理长度240余公里,进一步提高河道两岸防洪标准及河道行洪能力,保障流域内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粮食生产安全,同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周边生态环境,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不仅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还强化河道两岸的景观效果,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16座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任务,对症下药治好“病”,从“心腹之患”切实变成惠泽民生的“安全之盾”,积极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实现守底线、保安澜、稳经济、促发展的多重社会经济效益。
在水利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紧盯农村供水保障这一底线工作,聚焦扩大规模化供水覆盖面、老旧管网改造、智能化提升、标准化管理、水费收缴等内容,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开展水质提升专项行动,聚焦改善水源水质、强化水源保护等内容,实施新建水厂、管网延伸、净化消毒设备提升改造等内容提升农村水质达标率,全力提升全市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投资4255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项目,提升改善131处农村供水工程。同时对辖区内供水薄弱地区、供水易反复人群的饮水状况开展动态排查整改,充分发挥市、县两级饮水安全监督平台作用,对各渠道反映的饮水问题迅速响应、限期整改,实行销号管理、闭环管理,切实增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实施沂水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总投资1.5亿元,通过现有水厂管网延伸、水厂设备改造提升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沂水县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使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率提高至85%以上,农村供水水质总体水平基本达到县城供水水质水平。实施马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通过渠道疏挖、衬砌等,恢复灌溉面积7.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7万亩,每年可节约农田灌溉水量1870余立方米。持续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和直补资金发放,年内投资20612万元,完成扶持项目298个。
在水美沂蒙建设方面:实施莒南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建设,总投资6.67亿元,实施范围覆盖9个乡镇,5个流域,25条河道,以174个村庄为节点,以河流为脉络串联起农村聚居区,水域岸线并治,集中连片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持续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做好2023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省级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计划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3平方公里,大力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系统推进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加强河湖空间管控,开展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健康评价,以“一河(湖)一策”实施为抓手,切实加强河湖综合整治和日常管护,完成3条以上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创建,每县区创建1条以上市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推动美丽幸福示范河湖由示范河段向全段、全流域美丽幸福示范河湖迈进。开展第六批市级水利风情园、村、小镇的创建工作,打造高质量精品工程,促进水利旅游和水利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