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6月4日,济南南城市民李悦驱车近30公里专程“打卡”一处百合园,“去年秋季品尝过新鲜的百合花球,就一直想着花开时实地体验一下。”李悦告诉经济导报记者,让她感到好奇的是,秋天食果类的花卉,在夏天也能绽放出不一样的花经济。
李悦说的百合园,位于济南市槐荫区玉清湖街道大李村,是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特色产业项目,“露天种植规模是152亩,全年可带动村集体增收50万元,这一季花期只有一个月,我们正在扩大规模,今年将在80亩地上增加十五六个大棚,届时还能满足用户四季赏花需求。”大李村党支部书记李学友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玉清湖畔百合香
沿玉清湖水库东南方向行驶2公里多,就到了大李村百合园,百亩花海即将陆续盛开,成为济南市民一处近郊游的好去处。
6月3日,第三届大李百合艺术节开幕,吸引了观光客的目光。此时的百合,含苞待放,游客徜徉其间,清香扑鼻,陶醉在花开烂漫中。
▲济南槐荫区大李村的百合园进入盛花期 初磊 摄
李学友眼中,百合可谓浑身是宝,从立春开始到花期结束,百合花、百合球根都可以售卖。眼下,152亩地上,白色、粉色、黄色、橘色等9个花色的百合均可食用,年产百合种球约45万余斤、采摘百合花150万株。“一亩地的纯收入在2万元。”李学友算账。
各大电商平台上,食用百合、新鲜百合以及百合片等越来越受到保健一族的青睐。“3年生鲜百合价格一斤在十五六元。”李学友说,今年3月,大李村村民将直播间搬进了田间地头,并在抖音平台开设了“大李村优选”直播账号,6名“网红村民”轮流直播带货。
经济导报记者从槐荫区农业农村局获悉,槐荫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全面推进乡村“五个振兴”,政策上扶持百合这类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百合“经济”起色,给大李村带来了“质”的改变。以百合为抓手,大李庄村着力推进“三变”改革,引导村民自愿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村内土地股份合作社,将整治清理出的土地全部流转种植食用百合,调整特色农业种植布局,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了村集体增收。“土地、劳力、资金三种资源合作+入股”的模式,让大李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6000元增长到了现在的1.5万元,实现了“市场销售收益”与“资产管理收益”的双提升。
经济导报记者采访获悉,下一步,大李村继续扩大百合的种植面积,从现有的152亩扩展到426亩,实现“量增”。此外,大李村还将在村委会搭建直播基地,推动大李村的优质农产品“上云”,从一产到二三产,开发百合豆包、百合酱、百合酒等系列衍生产品。
泰山脚下有种业“硅谷”
6月3日,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也举行了首届百合节。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百亩百合正在绽放“花经济”。如是,食用百合同食用菊花一样,自南向北打开了消费市场。据观察,山东食用百合的种植规模呈现扩大之势,并实现了自主育种的突破。
位于新泰的惠美农牧“泰山百合园”集种、养、加、销、游于一体,是全国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区、国家级区域性蔬菜(百合)良种繁育基地。山东惠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在这里孕育了“种业硅谷”——依托研发的百合“惠美”系列新品种,园区年产良种百合种苗能力达10亿株,示范推广面积4.2万亩,占国内百合良种市场15%,累计增收2.4亿元,让我国百合产业摆脱了种球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惠美农牧也从育种“隐形冠军”,向产销全产业链“链主”发力,成为继甘肃兰州、湖南龙山之后,实现百合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新星。去年,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百合研究基地”先后落户该园区。
▲泰山百合园一角
“‘双保障’模式推行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每亩地最少增收3000元。”惠美农牧董事长吴爱杰表示,百合园探索出了百合种植推广“双保障”模式,即百合园牵头在周边村里选出符合条件的种植户,并提供种植资料和管理技术,为种植户的百合种植效果提供保障;百合成熟后由百合园为种植户提供保底价格,进行统一回收,为种植户的百合销售提供保障。
功能花卉成新趋势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长三角功能花卉科技创新论坛暨“百里花园”建设成果推介会上,长三角功能花卉创新联盟成立,联盟瞄准功能花卉新赛道,助力国内优质花卉品种功能性创新。期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蔡友铭表示,“功能花卉领域,将是长三角花卉业发展的新赛道。”
综观国内市场,长三角地区具有良好的花卉研究基础,在苗木生产、鲜切花生产、种球种苗繁育等领域,一直走在现代花卉产业发展的前列。例如,国内食用菊花种植面积近45万亩,总产值超65亿元,主产区集中在浙江桐乡、江苏射阳、湖北麻城、安徽滁州、安徽亳州、安徽黄山等长三角地区。
在花卉产业中,菊花、玫瑰、百合、桂花、茉莉、薄荷等,可直接食用,也可做菜,还可制成糕点、功能饮料等,包括菊花饼、桂花糕、金银花露、玫瑰花露、花粉保健品等。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林木果树研究所所长张永春表示,“功能花卉具有营养健康功能的食用、药用和衍生加工用途,既可以满足人们食物的多样化需求,又能改善人居环境,同时愉悦身心、促进健康。”
据悉,“长三角功能花卉创新联盟”,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园等6家单位共同发起,旨在通过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合作创新、信息共享,实现功能花卉的多元化开发应用,促进科技成果更快传播和花卉产业更好发展。
在功能性花卉关键基因挖掘与新种质创新方面,上海市农科院花卉团队已累计收集国内外西红花代表性种质资源100多份,建立了资源保存圃;收集全部食用百合及特色百合种质资源150余份;选育朱顶红新品种16个,形成种球国产化规模化繁育技术体系。此外,在新种质高效利用方面,还研发功能性系列产品,推出了百合粉剂、百合干、西红花面膜、西红花纯露等系列衍生品。
蔡友铭是上海市花卉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功能花卉将为花卉产业的创新发展带来新动能。”他建议,功能花卉未来发展应该从野生的原生植物开始资源收集评价,通过细胞、生物的方法育种,结合商业化育种路径,实现功能花卉的多元化开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