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五台“金莲花”,价格好比“塞外龙井”,仅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五台山附近,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一朵“金花”。一朵“台蘑”,被制作成滋味醇厚的“台蘑酱”,成功占领各大超市调味品“C位”。一碗“小杂粮”,搭上“五台斋选”电商平台,今年一季度销量达22万公斤,产值242万元……
佛国圣地,广袤农村,一个个土特产“土而优”“特而美”“大而强”,让夷陵·扶沟·阳信·五台“四地”青干班的同学们印象深刻。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重点问题的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很多“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奋进新征程,要不断做大做优做强乡村特色产业,让“土特产”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大力量。
土特产因“土”而优。“成于兹”而能“兴于兹”,这就是“土”。乡村产业振兴关键是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就是用好当地的“绿水青山”,才有百姓的“金山银山”。像五台县的“小杂粮”“台芪”等,均成长在高海拔的纯净之地,绿色健康,天然有机,符合现代人对健康生活、滋补养生的追求,加之良好的品牌营销,吸引了“新粉”,留住了“老铁”。此外,“土”代表了家乡味、童年味,成为众多游子寻找“乡愁”的寄托、推介“家乡”的潮流。
从“表里山河”到“齐鲁大地”,从“五色五台”到“水韵梨乡”,阳信县也有阳信鸭梨、酱牛肉、手抓羊排、优质小麦等农业资源或饮食特色。发展特色产业,都讲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就是因地制宜,就能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土特产因“特”而美。金莲花、台蘑、台参,大同黄花、山西陈醋……外地而来的朋友,每每听说国内仅有此地生长生产,并且药食同源、营养丰富,均被迅速“圈粉”。据当地同学介绍,这些土特产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土特产”之“特”,是五台县的优质资源禀赋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的集中体现,是特点、亮点、卖点。五台实践充分说明,农村产业发展只有富有特色,走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才能脱颖而出、占领市场,形成竞争优势。
阳信富有民族特色的美食,古色古香的古典家具,热情好客的人文形象,都是乡村的“诗和远方”,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独特土壤。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紧紧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土特产因“产”而强。乡村振兴要落脚到产业兴旺上,土特产要走产业化之路才能形成气候,才能达到利益长期化、效益最大化的富民效应。五台土特产按照市场需求,联合传统个体,转向区域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并将传统产品研发出不同规格、不同包装,推动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同时,五台特产立足产品本身,升级加工工艺,延长产业链条,集种养植、加工、存储、销售、展示一体发展,促进农产品就地转化升值。此外,五台土特产最强大之处在于“多元融合”。不少特产不仅是“康养圣地”的“保健品”,更是“五台之旅”的“伴手礼”,成为农、旅、康养的“粘合剂”,一二三产融合的“加速器”。
由此看来,阳信县牛羊肉制品、梨产品等“土味”产业上,尚有大量文章可做。
土特产,不仅连着农民的“钱袋子”,也牵着产业的“牛鼻子”。联袂做好“土特产”,共绘乡村“富足图”。(韩坤 张庆鹏 张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