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按照惯例,每个月的20日公布新的LPR,此前央行先后下调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常备借贷便利利率,6月LPR下调概率加大。
央行之所以接力下调政策利率,是针对实体融资需求不足。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有所恢复,但恢复的态势还不够稳固。在此背景下,亟待通过降息等信号意义重大的总量政策,稳定市场预期,提振经济参与主体信心。
很显然,中央已经关注到了这一变化,并已经释放稳增长的积极信号。
众所周知,公开市场逆回购、常备借贷便利等都是央行向金融机构释放流动性的工具,它们的利率越低,意味着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成本越低。降息的主要目的就是推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从而助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当前全球通胀高位波动,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加快收紧,国际形势更趋复杂多变。我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体现了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稳增长,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振国内投资、消费需求,将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今年货币政策的变化可以发现,政策的调整并非是一步到位,而是小步调整。
现在市场上有这样一种观点:为了逆转经济下行的压力和预期,应该实施大力度刺激政策。然而,过于激进的政策可能会在短期内刺激了市场,但也意味着透支所有空间,市场也可能做出非理性的反应。因此,必须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激进的“大放大收”,掌握货币政策的主动性。
通过小步幅多频次调整,除了降低贷款利率稳定信心外,也表明货币政策“稳健”的取向不变,并未滑向宽松。也就是说,央行仍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可以预测的是,下半年货币结构性工具的支持力度将会持续,不排除未来会适当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
不管是降息还是降准,乃至调整OMO和SLF,这都不是终点,更多积极政策还在路上,更多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