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期间,比“龙舟竞技”更火爆出圈的是“龙舟经济”。继“村BA”和“村超”之后,国民的目光再度下沉到县城这个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单元。
与此同时,上承大中城市、下接广袤乡村,处于“城尾乡头”的县城正在成为城镇化的增长点和爆发点。近日,湖南、山西、陕西等多地陆续召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会议。从时间的窗口回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首先提到的就是,“完善城市特别是县城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
将目光投向山东,今年6月,山东省发改委确定济南商河县、青岛莱西市、淄博沂源县、潍坊青州市、济宁汶上县、威海乳山市、日照莒县、临沂沂水县、滨州邹平市、菏泽曹县等10个县(市)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省级试点。
县城为何要“强身健体”?当前县城发展的掣肘在哪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是否意味着县城将要迎来“逆天改命”的发展机遇?对此,记者采访多位多家寻找答案。
新型城镇化建设,10个县城率先破题
“先行”意味着走在前列,以“领跑”姿态为后来者提供路径或样板,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面对城镇化建设的任务,山东为何选取这10个县(市)率先破题?
今年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若干措施》(下称《措施》),明确推进县城城镇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和政策包,其中提到分类引导县城发展,试点先行,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邓传林表示,从区域分布看,10个县(市)中淄博沂源县、潍坊青州市、济宁汶上县、菏泽曹县等多个县(市)处于全省中西部地区,与《措施》提出的重点支持中西部进行试点先行相对保持一致;从经济体量看,10个县(市)GDP在200亿-800亿元,呈阶梯型分布,对于县(市)如何进阶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县(市)特征看,10个县(市)属于大城市周边县、专业功能县、农产品主产县、生态功能县以及人口流失县等五种不同类型,对于分类推进县城城镇化能够提供重要借鉴。
具体来看,各个县(市)发展各具特色,如青岛莱西市链条式培育壮大“6+1”现代产业体系,2022年获评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潍坊青州市2022年成功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全省城市更新试点县;曹县作为知名“网红”县,淘宝镇数量居全国第一,2022年网络零售额突破300亿元,原创汉服销售额占全国同类市场三分之一;济宁汶上县先后获得国家级制种大县、全国五星级农技推广机构等一批“国家级”荣誉,2022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1%,“四新”经济占比达到24%。
县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耦合点
被评为省级试点后,这10个县(市)要承担哪些任务?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按照“首年评估、三年中评估、五年总评估”的评估办法,将督促这10个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按照大城市周边县、专业功能县、农产品主产县、生态功能县以及人口流失县等五种不同类型及试点任务,打造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山东样板”。将来,山东省将在资金、信贷、土地、项目等方面,给予试点县重点支持和倾斜。
当下,全国各地展开推进以县城为载体城镇化建设的热潮,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县城为何如此重要?
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分析,按照业界对2035年-205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达到75%-80%之间的一种预估来测算,未来还有1.5亿-2亿左右人口进城,人口将进一步向大城市和小城市两端聚集,县级单元成为城镇化的重要层级。
城区(市辖区)和县域(县及县级市),虽同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但两者在国民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却有着很大差别,县域上承大中城市,下接广袤乡村,承担着城市和乡村融合发展的纽带角色。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城镇化综合协调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县城数量多,26个县级市、52个县占到县级行政区划的57%,县域总人口5497.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4%。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对于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引导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山东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所所长刘德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到,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对于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县城是县域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的集聚中心,也是距离乡村最近的“城”。去年,山东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在一系列政策的背后,可以看到,县城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耦合点。
人口和产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点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B面,是全国范围内多个县城发生公交“停运”风波,背后直指人口和财政困境。如何把握县城发展的重点和节奏,科学有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在邓传林看来,县城的城镇化能否有效推进,主要取决于人口和产业两大核心要素。
他表示,人口是第一生产力,是县城城镇化建设中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产业强则县域强,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活则全盘活,以产立县、以产兴县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县域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同时,县城城镇化要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持续推进投融资机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等体制机制改革。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也需要有遵循规律基础上的能动努力。
他建议,山东省推进县城城镇化需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制定符合县域人口流动特征的城镇化政策,以产业转型引导人口在县域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二是指导县城选准特色产业主攻方向,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培育壮大县域经济,构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县域产业新生态;三是精准识别县城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针对性进行“补短板”“强弱项”。(来源:大众报业·风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