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
7月18日,山东能源集团(下称“山东能源”)、华为、云鼎科技联手发布全球首个商用于能源行业的AI大模型——盘古矿山大模型。这将解决人工智能在矿山领域落地难的问题,引领矿山AI开发模式从“作坊式”向“工厂式”转变。
“智能化建设是推动矿山行业安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们累计投入100余亿元,建成一批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智能开采产量占比突破80%。”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说。
山东能源的智能化探索是省属企业数字化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初山东省地方标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指南》发布,多家省属企业提速数字化转型。
降低人工核验工作量80%
在山东能源鲁西矿业李楼煤业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轻点桌面操控台上的启动按钮,经济导报记者从监控大屏幕看到,采煤机、皮带、转载机等动了起来,割煤、移架、推溜,原煤从煤壁落下,通过主运皮带等设备源源不断地被输送至地面。
这里是盘古矿山大模型落地山东能源的应用场景之一。
▲山东能源新巨龙公司集控中心
在矿山行业,对于冲击地压矿井来说,钻孔深度是防冲卸压工程最关键的参数之一,是防冲工程管理人工核验的重点。传统防冲卸压施工监管采用井下录制视频、井上对视频逐个人工核验的方式。
“人工审核工作量大、效率低,核验滞后时间长,无法及时发现施工问题,监管回溯难。”对此类监管场景的业务痛点,山东能源总经理助理王立才如是说。
在盘古矿山大模型引入后,系统从之前隔天核验到现在现场完成核验,卸压孔深度不足时系统及时提醒,冲击地压监控中心可实时查看井下工程施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人工核验工作量明显减少了,提高了监管时效性与准确性。
“之前人工审核一个卸压钻孔耗时15分钟,使用AI后审核时间降低到3分钟,降低人工核验工作量80%。”王立才说。
山东能源与华为和云鼎科技基于AI大模型技术,在李楼煤业进行了防冲卸压施工孔深监管试点应用。使用专用摄像仪对施工过程动态监管,视频实时上传并进行智能核验,孔深不足时及时进行声光数字化告警。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山东能源、云鼎科技和华为公司在前期试点验证AI大模型赋能工业生产领域的基础上,正在积极开发和实施首批场景应用,这些应用涵盖了采煤、掘进、主运、辅运、提升、安监、防冲、洗选、焦化等9个专业,共计21个场景应用。
从“作坊式”到“工厂式”升级
矿山行业场景非常复杂,地质条件千差万别。
“懂装备的人不懂AI,懂AI的人不懂场景,场景、AI、装备之间形成了鸿沟,要跨越鸿沟,必须降低人工智能开发的门槛,实现人工智能应用的工业化生产。”对智能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煤矿军团董事长邹志磊如是说。
在能源转型升级大背景下,智能化场景在矿山中的应用已经比比皆是。然而,当前国内煤矿行业普遍采用“作坊式”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开发方式,生产单位不能自主进行人工智能算法的开发和模型优化,缺乏企业内部闭环的算法模型持续优化机制。
“当前,人工智能开发仅局限于特定的行业场景、特定的数据,无法满足人工智能快速落地的需求,碎片化、定制化的算法模型开发模式导致行业经验无法沉淀下来,带来开发门槛高,无法大规模复制等问题。”华为相关业务人员介绍说。
为了结构性地解决AI使用难题,就需要将一套可复用的算法模型流水线应用到各种不同的场景,以减少专家的干预和人为调优的消耗,降低人工智能开发门槛和时间周期,实现快速规模复制推广。
在此背景下,基于大模型打造的工业化人工智能生产平台,已成为业界AI转型升级的新方向,盘古矿山大模型就这样应运而生。
据了解,基于盘古矿山大模型的人工智能训练中心,其本质是解决人工智能在矿山领域落地难的问题,使人工智能在矿山行业大规模应用,人工智能开发模式从“作坊式”升级到“工厂式”升级。
“AI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存在算法精度低、算法通用性差等问题。大模型使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应用从专业化向工业化转变。”华为公司煤矿解决方案总裁蒋旺成说。
多家省属企业发力数字化
“此行最大的感受是,大家都在讨论数字化转型。”近期刚参加世界采矿大会归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深感矿山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他认为,矿山智能化企业迫切需要的是标准的指导。
“数据孤岛、设备系统不兼容等问题,根源是缺乏统一的标准。”王国法说。
“煤炭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能源行业,其智能化建设直接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智能化的进程,构建智能矿山生态系统是我国当前重要而紧迫的战略需要。”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说。
“矿山行业终将实现穿着西装打着领带采矿的美好未来。”对能源行业智能化的未来,邹志磊充满信心。他也表示,矿山行业的智能化不是一家两家公司能完成的,需要产业上下游通力合作,构建统一的标准,标准先行。
事实上,不仅是矿山行业,山东其他行业的省属企业数字化进程也在不断提速。
经济导报记者从山东省国资委了解到,今年,山东将加强对省属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推动力度,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开展“打造数字化示范样板”等工作,加快省属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
多家省属企业在数字化上转型上的成效也值得一提,比如,山东海洋集团旗下的水运公司通过数字化改造,上马“京杭运河智能通航系统”,将船舶平均过闸时间由3小时缩短至1.8小时。这一项目入选京杭运河数字航道试点建设、单日船舶量过闸不断刷新历史新高。“新系统全面推广后可将船闸管理成本降低35%,运行能耗降低10%,提升过闸效率30%以上。”
山东黄金开展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三年(2020-2022)专项治理活动,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9亿元。所属矿山无轨机械化采掘总量占比同比提高25%,5座矿山企业无轨采掘机械化作业率达到70%以上,矿山铲装运输机械化率100%。至此,山东黄金主要固定设施自动化率达95%以上,累计减少井下作业人员3046人。
作为国内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最早“探路者”之一, 山东高速集团在京台智慧高速建设中,通过综合运用北斗定位、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成了国内里程最长、规模最大、应用场景最丰富的智慧高速,建成运营以来,该路段在同比省内同类项目平均车速提高18.8%的背景下,事故率、危险路段事故率下降24.8%、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