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一个藏在社区深处的书房,24小时对外开放,成为社区居民心中的一盏明灯。这个充满温情的书房,位于东营市河口区河口街道河盛社区。
(东营市河口区河口街道河盛社区24小时城市书房一角 初磊 摄)
“我们是典型的油田移交社区,油田居民占比高达75%,如何推进油地深度融合,把社区治理好、把居民服务好是我们亟待破解的第一道难题。”河盛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宋慧表示,书房不大,但承载了居民对生活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居民的满意度、居民的诉求和评价,都是“平安东营指数”的重要指标数据。油田办社会职能移交地方之初,油地衔接机制不畅导致很多业务办理出现困难。推进油地深度融合,像是解一道充满管理智慧的“方程式”。
河盛社区贯彻落实河口街道“OCG融合共建”社区治理模式,发掘自身优势,在党建引领、油地联动、力量整合、场所升级、服务提档等方面深挖细作,打造了“邻社家”社区治理品牌。
采访获悉,河口区河口街道“OCG融合共建”社区治理模式,是一次由O(油田单位)、C(社区居民)、G(河口街道)共同组织、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该模式旨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系统化、社会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助力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
不同于新成立的社区,河盛社区居民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达到65%。河盛社区主动对居民需求进行摸底,其中,办事不方便、活动不方便、吃饭不方便、看书不方便的呼声最集中。
“居民需要啥,我们就建啥。”宋慧说,从最急迫的需求出发,社区通过盘活原来油田移交的闲置房产,建起了居民娱乐活动场所——邻家小院,建起了24小时城市书房,建起了幸福食堂。
“小而微”的治理,治到了居民心坎里,“办事有大厅、活动有小院、看书有书房、吃饭有食堂、散步有广场,这就是平安幸福的生活。”宋慧说,“大平安”理念点滴入心,“平安东营指数”也掷地有声。
针对社区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河盛社区开展了“阳光窗帘”“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等四种邻里互助的微治理项目。
“阳光窗帘”,就是社区与辖内35个独居老人的浪漫约定:每天早上9点,巡逻队会查看老人家里的窗帘是不是打开。曾经,居民张女士家里的窗帘没有准时打开,巡逻队员第一时间发现了老人的病情,及时拨打120救援。
为了促进居民和谐自治,实现社区治理提质增效,河盛社区主动探索了“公益+低偿+商业”的“社区合伙人”运营模式。
截至目前,河盛社区链接了5个商家入驻,这5个商家在社区进行商业化运营,让社区居民享受低偿服务。同时,社区还与商家达成了协议,每年认领社区的公益项目。“自实施以来,我们整合商家资源5万元,由商家认领了座椅安装、金婚庆典、黄色小板凳等项目十余个。”宋慧介绍。
(河盛社区“邻社家”居民活动一角 初磊 摄)
“一家人、一条心、一盘棋、一起干”,“OCG融合共建”的社区治理模式,映照着“平安东营指数”参与平安东营建设的“数力”和“智力”,增强了油田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增强了油田单位的成就感、荣誉感;也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责任感、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