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段海涛
8月3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宣布,拟自2023年10月起进一步降低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据专业人士估算,此举预计可向市场释放300多亿资金,可进一步提升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人等市场机构的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市场成本,助力提振市场信心。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后,各方迅速行动起来,政策面暖风劲吹,舆论场也呼吁发挥好资本市场作用,想方设法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让居民通过股票、基金等渠道也能赚到钱,从而化消费意愿为消费能力。
可以说,活跃资本市场、让普通投资者通过股市赚到钱,是人心所盼。我国拥有2亿多股民、7亿多基民,让投资者财富增长,将直接带动消费,拉动经济。据业内估算,如果股指上涨1000点,将直接带动市值和财富增加25万亿元。
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占GDP比重不足5%,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差较大。而沪深两市A股公司的股本综合加权平均市盈率约16倍,相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已被严重低估。
尽管活跃资本市场已成各方共识,可在笔者看来,与监管层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综合施策相比,如何推动股市走出“慢牛”格局,不断增强市场财富效应,才是关键所在。
资本市场一头连着上市公司,另一头连着投资者,从A股市场以往经验看,其更多时候是为企业融资服务,让企业通过上市获得流动性活水,而投资者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预期却不尽人意,最终导致投资者用脚投票,远离市场。
这种局面要想改变,吸引投资者重新进场,就要打造“牛长熊短”的市场运行模式。要继续畅通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渠道,不断放宽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和范围,引导长钱“长投”;还要鼓励引导上市公司建立常态化分红机制,提高现金分红比例,以真金白银回报投资者,并更多采取注销式回购来维护股价稳定。
要把A股从融资市场,真正的变成投资市场,还要完善各种制度,对造假、操纵股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真正做到零容忍,要用把“造假者罚的倾家荡产”的决心,来补偿投资者因此受到的损失,维护市场的健康运行。
一个能给老百姓不断创造财富的中国股市,稳步上涨也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