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近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稳定和扩大就业促增收促消费促增长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创新推出一揽子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巩固当前山东经济增长企稳回升势头,加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通人才政策落地、稳就业、促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2023年7月,齐鲁人才网创始人吴强接受经济导报记者专访时谈到,实现降成本需要综合施策,针对高校毕业生应充分把握风口专业,增强引流;充分解决结构性问题,不仅要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更要提振企业家信心,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就业问题;对于招才引智等吸引人才的手段,还要通过“真金白银”的举措,推动城市集群组团引才,真正让人才留下、留住、留好。
“风口”行业毕业生需求旺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月份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20.8%,这个年龄层次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从我们接触的学校个案来看,就业率有高有低,高的有85%以上,低的也有70%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向好。”吴强认为,就业不能只低头看专业,要看社会大势。从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萌芽到如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再到今天迎来的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也让诸多“风口”专业迎来了新爆点。
齐鲁人才发布的《2023届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报告》(下称“《趋势报告》”)中指出,从2023届山东校园重点行业需求涨跌排名来看,人工智能增长16.55%,排名第一。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下一个风口应该是人工智能,也就是AI,预测爆发时间应该是2025年左右,到2030年左右能普及。以2023年9月后入学的大学生为例,四年后应该是2027年到2030年毕业,正好能赶上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吴强认为,除人工智能专业外,还有延伸出的模式识别、图像识别、仿生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还有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哲学与认知科学、控制论等基础学科,都将成为高校就业的新风口。
此外,新能源行业在校园招聘中呈现出需求旺盛的状况。齐鲁人才网校园招聘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在山东校招需求中,制造业行业优势明显,山东传统优势产业机械、设备、重工占比位列第一,新能源行业在实际校招行业需求中排名第二。在工科高薪专业榜上,新能源汽车工程以13254元的薪资排名第二,薪资水平已经超过了人工智能与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这些明星专业。
帮扶就业,直接对接高校,近三年以来,“齐鲁人才”自主研发的“校企职通车”校园招聘会智慧管理平台,可以实现企业的资质审核、企业报名、展位分配、企业短信通知、企业现场签到、学生签到等一系列功能,并且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截至目前,“校企职通车”校园招聘会智慧管理平台已经为山东省110余所高校提供多达720余场线上线下一体的招聘会支持服务,将多达360万次招聘岗位引入高校,成为山东毕业生就业工作不可或缺的平台。
同期,齐鲁人才网发布的《2023届山东就业市场校园招聘报告》(下称“《招聘报告》”)分析指出,随着全球对可持续交通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长,拥有该领域专业知识的毕业生将获得绝佳的就业机会,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将有望冲击工科专业高薪榜榜首。
结构性问题待解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发生深刻变革,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之间的差异愈发明显,就业结构性问题的存在意味着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和不匹配。
“改善就业结构性问题,促进青年就业机会的增加,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解决就业要紧紧依靠市场,这是市场经济所决定的必然路径。”吴强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企业需要人才,以提高经营效率和企业竞争力,而企业寻找人才的过程正是解决就业的过程。“放眼目前的中小企业,在行业中自由竞争,最终以效率更高、更优者胜出,而影响效率的条件包括资金、技术、人才、政府补贴等。低效率的企业理应遭到破产淘汰,从而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与智力,驱赶着这些人进入高效率的企业。但却往往存在‘低效率’仍然‘吃香’的企业,在全面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不可能持久的。”
吴强建议,山东企业应该积极拓展市场和业务,扩大企业规模和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企业容纳就业的能力。通过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拓展市场和业务范围,增加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销售,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同时为员工提供就业支持。
“我们呼吁,山东能够通过更多的促进就业的举措稳定企业家信心与预期。”吴强谈到,当前企业用工都相对谨慎,其原因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弱,很难实现岗位的增加;二是当前劳动雇佣关系让企业容易陷入被动境地;三是企业担心用工成本问题,如社保缴费率高,这个问题在社会上早已有了很多议论。此外面对复杂的劳动关系,以及高企的用工成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出现了“劳务外包”的模式,将用工风险及用工成本转移给第三方。据统计,2021年上海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产值达到了上海市GDP总量的十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是代发工资而已,无法产生有效的价值。
“促就业、保就业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降成本,尤其是要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吴强表示,在促就业、保就业过程中有一个基本立足点,那就是不能以牺牲企业、高校利益为代价。他认为, 就业市场是一个充分博弈的市场。只有“你情我愿”,就业才能真正稳住。配给制之所以无效率,或是因为劳动者被配置在了不了解、不喜欢的岗位上,或是因为被配给方原本并不存在用人需求,最终导致效率的降低或人员的闲置。
山东都市圈组团引才
当前稳就业的应时之需,对推动经济复苏发展意义深远。据了解,山东出台这一系列“真金白银”的举措,有效为山东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铺路架桥、保驾护航,搭建起更广阔的舞台。《2023上半年山东就业市场报告》分析指出,未来城市集群组团引才将更普遍,单兵作战模式人才引进将逐渐淡化。
据统计,2023年以来,山东省会经济圈的济南、淄博、泰安等7市多次把招聘直通车开进大学校园,形成省会经济圈人力资源的一体化发展。4月21日,2023年山东省会经济圈求职招聘直通车(济南站)暨驻济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在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湖校区举办。济南、淄博、泰安等7市120家企业线上线下联动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近4400多个,达成就业意向620人次。胶东5市在2020年就建立了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联盟,推行24项人社一体化服务。今年2月,胶东5市卫生健康类校园招聘会在青岛大学体育馆举行,这是胶东5市卫生健康委首次联合招聘卫生健康人才,5市近200家医疗卫生机构共提供近9000个岗位。
“城市群和都市圈组团引才的趋势中,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淄博、临沂等城市都打出了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的口号,通过提供住房补贴、薪资补贴、创新创业环境、文化氛围和青年活力场景等方式,刺激就业市场人才敏感度,形成新型的引才留才生态环境。”齐鲁人才研究院副院长李召华以青岛市为例谈到,青岛转变人才政策制定逻辑,以创业创新需求为导向,一次性出台6个人才新政,让企业成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主体。此外,启动“青岛菁英工程”、青年人才聚青行动,实施住房补贴、安家费补助等引才政策,每年汇聚15万青年人才成为青岛“创业城市合伙人”。
“当前,就业市场上人才流动仍将以乡镇流向城市、低就业机会城市向高机会城市流动为主。但随着城乡发展平衡,逆城市化人才流动也现出端倪。青年型友好城市建设浪潮,也给淄博、临沂这些三线城市在抢人大战中带来机会,这对人才流动有着积极正向的作用。”李召华认为,山东近期出台的《行动方案》中,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产能恢复期较长、经营较为困难的行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提供公益性服务,或适当减免相关服务费用,这就加强了政策激励,提振市场信心,培育就业新增长点。
吴强表示,人才“外流”现象是地方就业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岗无人”特别是缺乏专业技能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企业的持续发展。山东在引才、留才、用才方面,应提高“人岗匹配”的准确率,提高产才对接精准度,为各类人才就业创业提供更大诚意、更优服务,构建产业与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新生态格局,为地方经济发展储备充足的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