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石宪亮
目前A股市场尚无以针状焦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山东针状焦双雄山东益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京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都正在排队申报IPO,谁将成为业内第一股颇受各界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A股有宝泰隆(601011)、百川股份(002455)两家上市公司生产针状焦产品,但其都是含煤系针状焦,而且该产品营业收入占比不高。
8月24日,公司产品中包含煤系针状焦的拟上市公司宝武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宝武碳业)创业板首发过会,但针状焦产品并不是宝武碳业的核心产品,2020、2021、2022年,宝武碳业针状焦营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2.55%、4.18%。
目前,益大新材、京阳科技均进入IPO问询阶段,不出意外,针状焦第一股将花落山东。
益大新材VS京阳科技:一个规模大,一个效益好
公开资料显示,益大新材位于济宁市嘉祥县,于去年12月22日向深交所创业板申报IPO材料,公司拟募集资金10.47亿元,保荐机构为中德证券。该公司已经于今年4月14日、6月20日分别回复了深交所第一轮、第二轮审核问询函,8月18日,深交所向该公司发出第三轮审核问询函。
京阳科技位于滨州市阳信县,今年3月3日向上交所主板提交了申报材料,公司拟募集资金12亿元,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7月14日,该公司回复了上交所首轮审核问询函。
益大新材、京阳科技的主要产品均是油系针状焦,可用于生产负极材料和石墨电极。据益大新材申报稿,2022年国内前四大油系针状焦企业分别为益大新材、宝来生物、京阳科技和锦州石化,它们2022年油系针状焦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9.57%、17.47%、15.09%及12.04%,这四家企业占据了油系针状焦64.17%的市场。益大新材、京阳科技分别位列第一、第三名。
从具体产品来看,2022年,益大新材负极焦销量为11.71万吨,京阳科技 负极焦销量为8.49万吨;益大新材电极焦销量为4.79万吨,京阳科技电极焦销量为4.23万吨;国内油系针状焦主要出口企业为益大新材和京阳科技,2022年益大新材针状焦出口实现收入2.44亿元;京阳科技通过贸易商实现收入1.36亿元。
因此,从产能、销量、市场占有率等指标来看,益大新材均远大于京阳科技。
从财务指标看,益大新材2020年至2022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86亿元、19.36亿元、25.7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89亿元、1.27亿元、1.88亿元,经营净现金流分别为-2794万元、7040万元、4840万元;京阳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9.28亿元、14.58亿元、17.9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38亿元、2.83亿元、3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分别为1.52亿元、2.37亿元、0.82亿元。
从财务指标分析,京阳科技的营业规模弱于益大新材,但其盈利能力却优于益大新材。这从两家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也可以看出,2020年至2022年,京阳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19.84%、31.41%、28.16%;而益大新材的毛利率分别为-7.53%、12.36%、13.90%。
交易所问询看点:“喂单”及“代持”
从交易所问询的问题来看,上交所对京阳科技的首轮问询包括第一大客户兼第九大股东璞泰来的入股过程、合作历史等,京阳科技表示璞泰来入股不存在“以股权换取订单”的情形。
据经济导报记者了解,“以股权换取订单”在业内被称为“喂单”,也就是风投或则其它资金在入股后,通过各种关系给拟上市公司拉大客户和订单,促进拟上市公司业绩的大幅提升,上市后则高价卖出股票,实现超额利润。
另外,在《回复》中,京阳科技对经济导报等媒体此前的报道进行了集中回复。
深交所在第二轮问询中,对益大新材历史上部分被代持人存在公务员身份或事业单位身份不能持股的情形;公司报告期内部分贸易客户员工数量较少但经营规模较大,部分客户于报告期内成立等问题进行了问询。
益大新材申报稿显示,该公司历史上曾存在使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2022年12月,因公司2016年至2017年存在从供应商大连春风石化有限公司、营口节化化工有限公司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造成少缴企业所得税的行为,国家税务总局济宁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出具济宁税稽三处要求公司补缴企业所得税77.42万元及相应滞纳金。
受益于动力电池、电化学储能需求,国内产能快速增长
针状焦分为油系针状焦(以含芳烃的石油类重质油为原料生产的针状焦)及煤系针状焦(以煤焦油沥青及其馏分为原料生产的针状焦)。受益于动力电池、电化学储能需求强劲增长,2017年-2022年针状焦表观消费复合增速达到44.24%。
根据百川盈孚统计,2021年中国针状焦产能约为229万吨,其中油系针状焦产能130万吨,煤系针状焦99万吨;2022年中国针状焦产能约为272万吨,其中油系针状焦产能152万吨,煤系针状焦120万吨。生产总量能够满足国内高功率、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以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需求。但是,目前国产针状焦在质量上与国外企业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尤其是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接头焦以进口为主。
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国内进口针状焦分别是13.20万吨、22.60万吨和21.80万吨,占表观消费量比重分别是19.42%、17.22%和15.32%。受成本、环保、资源供给等因素影响,国内针状焦历年供给存在一定波动。上游煤焦油和石油渣油等受能源价格影响,会推动针状焦成本端上涨,进一步影响针状焦企业开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