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见习记者 于婉凝
种种迹象表明,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速。
近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财政政策措施》(下称《政策》),从财政资金支持、完善财政激励政策以及综合运用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融资增信等政策工具支持建设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通过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调搭配,支持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这实际上也是山东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财经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华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真金白银助力“加速跑”
陈华告诉经济导报记者,财政政策包括两个方面,财政支持和税收支持。“除了直接给于财政补贴外,还有财政贴息,就是你贷款给你补贴利息;税收政策就是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一些产业和行业少收税甚至不收税。”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政策》明确提出,深化综合预算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增强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财政保障能力。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增强转移支付激励引导功能,构建有利于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转移支付体系。
正如陈华所说,《政策》在多个方面都提出了财政资金的奖补政策。如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符合条件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给予一定比例补助,单个企业年度最高补助500万元。实施新产品保险补偿财政政策,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梯次推进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创建工作,对新入选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给予补助。对在山东省内转化并完成三期临床试验的创新药,省级财政给予最高3000万元一次性补助。支持用海重点项目建设,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予以减缴不超过地方分成部分20%的海域使用金。对新确定的国家产品监督检验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经认定后,省级财政给予最高1000万元贴息、奖补或股权投入。
在济南一家创新型企业的负责人王新迪看来,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或许对于一些“大块头”公司来说不算多,但对于一些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来说,并非小数目。“实际上,这样一笔上市补贴资金,更具示范效果,彰显了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决心及重视程度。”王新迪说。
此外,《政策》还提出,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构建清洁低碳高效安全能源体系。对2022-2025年建成并网的“十四五”漂浮式海上光伏项目,以及2022-2024年建成并网的“十四五”海上风电项目,按照建成并网年度予以财政补贴。实施生物质发电补贴政策,推动生物质发电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能源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核电、外电入鲁、天然气‘四大板块’上做加法,在煤炭去产能和关停淘汰落后燃煤机组上做减法,加快为能源结构降压减负。”山东省能源局局长胡薄介绍,山东以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为目标,加快建设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能源低碳转型高效推进。今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8382万千瓦,占总装机的41.8%。
而在税收方面,《政策》提出,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和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制造业、科技创新等税收支持力度。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等税收政策。落实青岛港作为离境港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增强青岛港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选准抓手和切入点
此外,《政策》还明确,把支持重点项目作为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点抓手和切入点,充分考虑各地财力水平、债务风险等因素,在分配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时统筹予以支持,加快补齐公共服务领域短板。
此外,《政策》要求,全面提升财政金融协同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建立财政金融协同常态化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项目投资力度。充分发挥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带动作用,积极运用财政资金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创新型企业和项目。
优化完善集成电路、基础软件等财政奖补政策,实施5G基站和新型数据中心建设财政激励政策,鼓励济南、青岛等市加大财政投入,提速布局数字基础设施。综合采取股权投资、财政奖补等方式,支持制造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支持数字农业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统筹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布局一批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支持“工赋山东”建设,支持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目前,山东成功打造7个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案例,入选总数位居全国第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山东省大数据局局长孙起生说,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和治理服务数字化,数字经济逐步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民营经济方面,《政策》提出,要完善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激励支持机制,每年对新认定的10个左右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省级财政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金奖励。综合运用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融资增信等政策工具,强化对民营企业全链条的融资支持,着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对符合条件的重大外资引进项目,省级财政按其到账外资实际支出金额2%的比例、项目所在市财政按其到账外资实际支出金额不低于1%的比例,最高给予1亿元支持。
支持济南、临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强链补链城市群建设,省级财政结合中央财政补助,对每个示范城市给予最高18亿元支持。
“财政政策的目的是以小博大、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用有限的财政补贴或者财政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的产业或行业的贷款投放,尽而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对绿色低碳产业的大量资金投入。”陈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