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9月14日至18日,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和第二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下称“文旅博览会”)火爆举行。在“山东手造”展区,来自山东省内16个市的各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聚集在一起,生动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传统工艺之美。
此次文旅博览会提出文化“两创”概念,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非遗大省、文化大省,齐鲁文化下一步就要突破再造,让文化由内焕新,迎来新生。通过文旅博览会平台,山东已经在文化“两创”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进行了多重有意义的探索。
“老物件”传递“创新讯号”
文旅博览会4号展馆的“巨野”展位上,几位画工正在宣纸上勾勒、上色,以牡丹为题材的工笔画灵动、自然。
“牡丹工笔画现在已经形成集绘画、刻章、装裱、培训等为一体的产业链,2021年,巨野工笔牡丹画入选山东省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巨野工笔牡丹画以与时俱进的时代审美和主题表达频频亮相重大场合,2022年巨野工笔牡丹画《盛世长虹》绽放美国纽约时代广场,走出国门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农民绘画之乡’的艺术魅力。”9月16日,巨野县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侯福常在文旅博览会展位现场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巨野工笔牡丹画在全国纯手绘工笔牡丹画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0%。菏泽发展最大的短板在乡村,最大的潜力也在乡村,现在已经形成“镇镇有画院,村村有画室”的燎原之势,工笔画从业人员达到2万余名,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带动了老百姓发家致富。为了保证产业储备人才,巨野县拿出300万元资金用于免费培训工笔画,将培训下沉到镇村。
侯福常介绍,“菏泽牡丹甲天下,工笔牡丹看巨野”,为提高牡丹工笔画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推动宣传牡丹文化,书画院还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开设培训直播课,线上粉丝达2万余人。
“在融合传统题材的基础上,茌平剪纸紧跟时代步伐,反映现代生活。我们把剪纸作品放到了扇子、化妆镜等女性用品上,通过不断摸索创新,巧妙地将剪纸与各种服装款式结合在一起,有汉服系列、披肩系列、斗篷系列等等,更符合现代美学。”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茌平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田田给经济导报记者展示了展位上琳琅满目的剪纸作品。作为年轻的传承人,田田发掘了目前新媒体的“流量秘诀”,通过发布剪纸教学短视频,收获近300万粉丝。“‘三刀剪出双喜字’这条不到1分钟的剪纸教学短视频,播放量达到1.2亿,点赞量288万。”田田介绍。
“传承至今的非遗项目、文创特产等,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皆因‘时刻保持创新意识’,能够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山东儒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贾轶认为,跳出传统思维与重复开发,以全新的表现形式进行再创造,古老的非遗技艺与文化创意相碰撞,在文旅博览会传统的“山东手造”在新时代有了新花样,传递出“创新讯号”,更符合时代气质。
文创吸睛实力“出圈”
一只只憨态可掬、毛绒绒、沉甸甸的网红仿真大熊猫,成为了此次文旅博览会最出圈的文创产品。这些来自菏泽市大路文创创意有限公司的文创熊猫玩偶,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明星熊猫和叶、花花、萌兰为原型,采用其三月龄、五月龄的体态1:1仿真制作而成。
“‘抱着它好像在抱真正的熊猫’,这是我们听到最多的评价和反馈。我们的熊猫产品优选澳洲进口皮源,医用级硅凝胶搭配不同配比的天然乳胶颗粒和环保PP颗粒,在玩偶内各部位做不同比重的精细化填充,再通过齐鲁大地传承百年的裘皮手工非遗工艺将这所有的一切结合起来。”9月15日,在文旅博览会现场,菏泽大路文创创意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史胜强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大熊猫玩偶形态逼真,受到市场消费者追捧。“做出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并非易事,我们经过走访大熊猫饲养机构,查阅大量书籍,多方搜集网红大熊猫的视频和图片,结合他们的身长、体重等信息,进行了新品研发;还结合现代化的3D建模、3D打印的手段,不断地改变新工艺和新材料,更加地接近真实熊猫的状态。”
“今年上半年,我们已经创下了2000万的销售额。”史胜强介绍,公司旗下“熊猫工厂”品牌与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央视网熊猫频道正开展深度合作,在文创IP新品开发和大熊猫文化传播上进行更多尝试。
作为文旅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一城一品推介会将诚邀十六市聚集济南,开启一场濡染齐风鲁韵、共赏美好文创的文化旅程。青岛啤酒系列文创产品、东营城市卡通吉祥物系列文创、烟台“八仙归来”系列城市礼品、潍坊虎行天下“瓷叫虎”、济宁儒家文创系列产品、滨州海瓷《水何澹澹快客杯》、菏泽曹县汉服……这些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创产品,均与山东历史发展息息相关,浓缩了齐鲁文化的精华、日新月异的变化、独具一格的创新。
贾轶认为,山东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手造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全面助推传统产业升级,通过深入实施 “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山东手造”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山东手造”产业新动能不断集聚,成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强力引擎,实现文化、经济、社会效益的多赢。
走好齐鲁文旅经济特色路
“‘好客山东·好品山东’的名号便越来越响亮。从大国重器到衣食住行,从‘山东手造’到消费终端,好地与好物一起发力,文旅与经济共同发展,好客山东用真实写照和有力注解讲述着山东好故事,传播着山东好形象。”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刘少华介绍,2023年上半年,山东接待游客3.4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60.7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7.3%和87.7%。
近日,山东频频推出发展文旅产业的新举措,“金九银十”文旅市场的热度持续增加。创新打造文旅新场景,以文化为核,赋能旅行线路,山东多个文旅项目带给游客全新的出行体验。根据山东今年出台的《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2025年,山东将率先实现文旅行业由全面提振复苏向高质量发展跃升;到2027年,基本建成文化旅游强省,年接待游客超过10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3万亿元;到2035年,高水平建成文化旅游强省和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文化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山东省启明星旅游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沙子田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标国际旅游目的地,山东应秉持“万物皆可游、处处是场景”理念,以人文底蕴当做文旅经济的底气,尤其是在文旅市场供需结构发生变化的时期,下好“先手棋”,将“好家底”变成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让文旅项目更加突出市场化、国际化、数字化、特色化、精品化导向,真正走好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特色鲁。
在“金九银十”过后,旺季带来的文旅热度势必会在秋、冬减退,但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山东应练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文旅“内功”。沙子田建议,要想让山东走好齐鲁文旅经济特色路,需要让发展的种子、产业的脉络在齐鲁大地生根发芽,蓬勃生长,长期以往便是“网红”变“长红”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