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吴淑娟
9月27日下午,国新办就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介绍说,2022年,全国21家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占全国18.1%的外商投资和17.9%的进出口贸易,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到18.4%和18.6%。
我国共分6批设立了上海、广东、辽宁、海南、山东、北京等21个自贸试验区,在贸易、投资、金融、航运、人才等方面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推出了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18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山东以济南、青岛、烟台“三核”为引领,全面布局新旧动能转换,工业互联网实现加速提升,诸多政务信息壁垒得以打通。2019年8月,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发布,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设立。
4年来,山东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赋能发展为目标”,夯基垒台、积蓄成势。山东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30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44项已在全省复制推广。4年来,自贸试验区吸引了一批世界500强、一批“首”字号项目落地,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率达到61.4%,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24.2%。自贸试验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增专利数分别增长75.7%和115%。
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重点发展医养健康。构筑“研发-中试-临床-检验检测-上市-生产”全流程服务机制,加速新药研发。率先开展医疗器械进口贸易模式创新、探索药食同源商品通关便利化改革、打造全国首个省级互联网医保大健康平台。牵头开展省际联盟中药(材)联采,服务19省的9500家医疗机构。建立澳门一横琴一济南片区联动机制,拓展中医药出海新路径。
青岛片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实现青岛至日韩空中货物航线“公交化”、至韩国仁川定期快船“夕发朝至”,推动港口、陆路、铁路联运“零换乘”。创新黄河流域“端到端”物流新模式,降低内陆货主综合物流成本20%以上。青岛港货物吞吐量跃居全球第四,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超过韩国釜山港,位居全球第六、东北亚第一。
烟台片区则重点发展海洋经济。全国首推“海工装备+渔业服务”新模式,率先试点装备型海洋牧场平台确权,打造亚洲最大的海洋渔业规模化养殖基地。全国率先建设现代化海洋种业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立“南鱼北繁、北繁南养”的水产种苗跨省合作新范例。
今年1月,山东省政府又印发出台了山东自贸试验区“升级版”方案,推出25项措施对山东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进行深度谋划和部署。立足于更高起点,更高目标,实施更差别化的制度创新、更高质量的开放发展和更为安全的改革探索,服务全省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