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近日,山东印发《关于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共26条,以实施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为抓手,2025年,数字经济总量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科技创新中心、一批具有国际辐射力的数字经济网络平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技术产业集群。
山东如何乘势而上,全力打造数字发展新高地?把“数字经济”作为一个品牌,在全国竖起一面旗帜,山东专精特新企业早已向数字化要效益,赶上了数字经济的新风口。
兼具“传承”与“突围”
新年之际,山东宏济堂制药莱芜智能制造项目投产仪式暨表彰大会在济南市莱芜区举行。在该制造项目基地,从投料区、制剂厂,到中控室、灭菌间、外包间,再到成品仓库,中药现代化生产的全新场景让经济导报记者印象深刻。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医药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宏济堂制药集团总裁兼莱芜公司总经理张然在受访时表示,创新场景采用“5G+工业互联网”智能技术,结合先进的精益生产、数字孪生、物联网、供应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引进MES、SCADA、WMS、WCS等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整个项目基地信息的全部数字化采集和中药生产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本次正式投产的山东宏济堂制药莱芜智能制造项目,正是顺应中医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所驱,立足打造全国智能化中药生产一流园区。
山东的专精特新企业凭借数字化改造升级,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作为该项目中全流程智慧物流系统的提供商,兰剑智能(688557.SH)从客户需求出发,打造了拥有GMP、GSP双认证的超大规模智能化立体仓库及产线智慧物流系统。
兰剑智能高级副总裁林茂对经济导报记者介绍,公司为该项目打造的综合智能仓和成品智能仓中共计应用了17套24米高的堆垛机系统,可实现3.5万余货位的存储量。此外,31台提升机的高速提升系统、20台AGV的智能搬运系统、2000多米长度的分布式输送系统以及5套智能拆码垛系统等都在本项目中实现了充分应用。
目前,山东聚力推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进行数字化转型,让传统产业企业有“传承”,同时为企业插上“数字翅膀”,激发中小企业创新生机,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
经济导报记者从山东省工信厅了解到,数字化专精特新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突破,在保持工业化传承基础上,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通过技术创新打破技术垄断,为构建山东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加速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
近日,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正式公布,济南高新区有17家企业入选,入选数量占全市34%,居济南市第一位。位于济南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的山东中科先进技术有限公司,聚焦“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四大领域的技术研发,业务聚焦智能制造领域,主要客户覆盖吉利、比亚迪、上汽等国内汽车龙头企业。
据悉,为加快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智能化生产,该企业开展了面向汽车智能制造新模式的研究与建设,研发了适用于多种车型的智能柔性焊装生产线、高品质柔性工装夹具以及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全铝车身的焊接工艺及关键技术,并构建基于虚拟现实的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加工制造、性能分析等模拟和仿真平台,搭建了汽车智能柔性焊装生产线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我们突破了汽车焊装行业的多项关键技术,解决了在未知工件CAD模型工况下在线编程效率低的问题,形成一套面向多种车型的高自由度、高灵活性、高柔性汽车智能柔性焊装系统及解决方案。”山东中科先进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卫民介绍了企业发展迅速的核心点,他表示,通过自主研发的整线数字化工艺规划技术建立整线数字化工艺规划平台和工艺数据库,在仿真环境中实现瓶颈工序的优化设计,极大地缩短现场安装调试时间。“目前单条汽车生产线的现场调试时间由2个多月缩短到1个月以内,效率提升50%以上,建设周期也从一两年缩短到4-5个月。”李卫民说。
李卫民表示,企业成立4年以来,在工业机器人设计智能制造方案规划、模拟仿真、系统集成等领域取得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并顺利实施“吉利汽车焊装生产线”项目,推动济南市汽车智能制造产业做大做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勇敢地走出国门,向全世界推广我们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让数字化产生创新力和科技力,山东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创造实力还藏在这组数据中——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70%以上深耕主业超10年、80%以上在省内细分市场排名首位,产品(技术)属于关键领域补短板或填补国内国际空白的达83%。90%以上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行业龙头的配套企业,80%以上至少为3家龙头企业直接或间接配套。
李卫民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下一步,山东中科先进技术有限公司将以先进制造和高技术服务为核心,利用三至五年时间,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汽车自动化焊接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同时,继续整合“产、学、研、资”各类资源要素,融合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助推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惠企政策塑造新优势
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将为塑造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也将更好助推山东高质量发展。《2024年“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一批)》(下称《政策清单》)紧扣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出一系列含金量高、实用性强的政策措施,加大利企惠民力度。
经济导报记者看到,在《政策清单》中,有6条涉及数字化转型的惠企政策,占新推出政策总数的12%。其中,《政策清单》明确,山东将面向全省优势产业集群培育认定一批省级“产业大脑”,择优给予最高200万元奖补,加速释放数据价值。
“培育认定‘产业大脑’,在于加快培育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着力解决政府、行业和企业之间数据不能有效‘汇、治、用’、数据要素价值不能充分释放等突出问题。”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产业推进处处长孙志强介绍,山东将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纺织服装、交通运输等重点产业链及产业集群,每年培育一批以数据要素流通应用为核心的“产业大脑”。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山东已累计培育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1353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6075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056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2013年开始,山东便组织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是全国较早开展此项工作的省份。特别是最近几年,山东制定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助力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无论是建立培育体系还是强化财政支持,抑或是加强人才引育,都是其探索助力中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的生动展示。
山东在持续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上主动破题、创新举措,背后暗合了经济大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截至2023年年底,山东已先后培育32个省级“产业大脑”,到2025年,力争建成50个产业规模效益突出、数据资源体系完善、数据价值释放程度高的行业“产业大脑”。据了解,这些“产业大脑”将聚焦产业集群集采集销、协同设计、产能共享、产业金融等数字化场景,为企业提供泛在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平台服务,形成全国“数据驱动+数字赋能”工业转型升级新样板。
数字化专家、国家智库专家刘年青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山东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融合,山东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更加厚实,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更加凸显,从而让数字产业化惠及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