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一期陆续中交,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期建设进度过半、乙烯二期装置全部开工,潍柴(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启动建设……2023年1至11月,烟台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91.6亿元,居山东省第一。亮眼的数据背后,是烟台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智造水准,更折射出山东主打“链”式发展的扎实成效。
连日来,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山东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通过“固链强群”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速新旧动能转换,带动山东工业经济发展乘风破浪。
“链”式发展奏强音
新年以来,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以比亚迪为核心的产业链建设热火朝天。济南市以比亚迪拓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围绕新能源汽车的装备制造、新能源电池生产已经具备一定规模。
一位从事多年招商引资工作的行业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做大做强,对城市经济的反哺效应十分明显。近年来,国内多个城市争相把引进新能源车企作为招商引资的重头戏。山东实施“强基韧链”“装备赶超”等专项行动,推动集群能级持续提升,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起势,国内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正崛起“济南方阵”。
作为比亚迪的“明星产品”,如今弗迪动力电池项目一期、二期都已通线生产,规划满产产能30GWh/年。“项目采用全球领先的最新一代全自动化锂电池生产工艺,通过采取精益化物料管理、数字化工程和全流程质量追溯等措施确保产品质量。”比亚迪集团山东省总经理徐磊介绍。
在此基础上,2023年1-11月,山东新能源汽车产量38.3万辆,全年将突破40万辆。企查查数据显示,从区域看,山东现存9.35万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力争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00万辆左右。
为塑强主导产业新优势,近年来,山东加快标志性产业链群、产业共同体建设。在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冰箱智能制造(一期)项目生产车间,首台冰箱下线。自2022年9月进场施工到2023年12月10日,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冰箱智能制造(一期)项目进入实质性生产阶段。
胶州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周兆和介绍,2021年,青岛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截至目前集聚2258家企业。目前,除冰箱智能制造二期、三期等在建项目,洗涤、空调等项目也同步启动。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家电、家居、家装产业将“三家合一”,形成一个世界级智能家居产业集群。
多家链主企业纷纷表示,展望新的一年,企业发展不仅要围绕重点产业链深入推进“强链补链稳链”,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也要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攻关,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力度。
核心竞争力增韧性
在山东普鲁特机床有限公司(下称“普鲁特”),总经理陈华清指着CTX200S高速车铣复合机床,向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这是2023年3月份,团队研发成功的高性能复合机床。和以往机床相比,实现了‘一台顶三台,一人顶三人’的目的,生产周期缩短75%,占地面积减少2/3,用工减少2/3。”
目前,滕州的机床产品涵盖数控立卧式加工中心、金切机床、锻压机床等10大类600余个品种,年产机床10余万台套。
经济导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枣庄机床产业主要集中在滕州市,在起步阶段,由于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滕州机床产业附加值相对较低,也缺乏对产业链的控制力和话语权。如今,技术创新激活了滕州机床产业强劲发展动能,浪潮科技、华为云等7家知名互联网企业推动110家机床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机床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通过产业链带动,头部企业威达重工、山森数控等品牌效应显现,加之永乐机械、鑫典精密等骨干企业的支撑以及万通主轴、台海钣金等配套企业的支持,滕州实现了机床产业链的闭环发展。
据了解,滕州依托“数智”提升核心竞争力,滕州机床“产业大脑”列入省级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名单,中小数控机床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链群协同,推动枣庄特色现代化产业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目前,山东累计培育动力装备、轨道交通、智能家电等“雁阵形”产业集群143个、总规模达7.2万亿元,4个集群获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7个集群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一。
“山东加强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高效适配,构建形成‘四链’融通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制造业不断向高端化发展。”山东省工信厅厅长张海波表示,通过统筹固链强群,去年山东提级设立了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深入实施“十链万企”融链固链专项行动,27场省级对接和500余场各市活动促成重大合作意向2600余项。这些韧性更强、配套更高效、技术水平更先进的集群,正成为提升山东制造区域竞争力的主要力量。
产业链“站C位”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是“硬核”支撑。目前,山东标志性产业链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装备、先进材料、船舶和海工装备、高端化工、农机装备、医药、工程机械、轻工、纺织服装等多个领域,根植于山东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之上,产业链成为产业经济发展的骨干,站上“C位”。
山东固链强群取得务实成效。深入实施“链长制”,省领导主持召开13场“链长”专题会;策划开展“十链万企”融链固链专项行动,全年举办27场省级对接交流活动,带动各市开展600余场市级对接活动,达成3600余项对接交流意向;谋划实施“3830”先进制造业集群培优工程,累计培育30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5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均居全国首位。
1月9日举行的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山东2024年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提速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积极打造更加优良的产业生态,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山东是工业大省,产业门类全、规模总量大,产业链稳定对经济大盘具有重要的‘压舱石’作用,同时也是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塑成优势的根基所在。”中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金融学院副院长何英盛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山东可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科技攻关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对产业链发展的引领和支撑能力。
何英盛分析,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例,在高端车用芯片、基础软件、新体系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配套上仍有明显短板,产业转型步伐不快、产能利用率不高、产业协同不够等问题较为突出,亟待尽快突破。“发展新型工业化,就应当以产业链思维突破全局,相信2024年,山东工业经济发展将按下快进键,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何英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