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探索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金融支持模式,稳步推进气候投融资创新,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2022年8月,国家赋予了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对此,山东提出,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制度机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在山东,以金融机构为代表的供给端,积极回应作为需求端的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发展需要,让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日渐丰富,已形成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绿色金融市场,为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截至2023年9月末,山东全省绿色贷款余额16048亿元,同比增长46.4%。
金融服务加速创新
“从2022年开始,我们行就创新性推出了各种绿色金融产品,成立绿色金融工作专班,健全了各种配套政策,全力保障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近日,济南一家商业银行某支行的行长助理李语说道,“重点关注龙头企业在光伏、氢能等领域的产业布局延伸,以及各类工业厂房分布式光伏项目;在降碳领域,重点关注提质增效、达标进档、节能改造、低碳技术创新及应用、工业流程再造优化、产业布局优化、环保搬迁改造等具有较强降碳减排效应的项目。”
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山东的金融行业纷纷布局“绿色金融”,积极回应作为需求端的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发展需要,让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日渐丰富。例如青岛银行发放山东省首笔“碳中和”贷款、山东省法人银行首笔用能权质押融资、山东省首笔新能源项目ccer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创造出多个“首笔”“首单”。建设银行承销发行全国首单山东省革命老区绿色中期票据,募集资金15亿元,填补了业内空白。
就在1月5日,工商银行威海分行为“乳山市乳山湾牡蛎融合发展示范区项目”发放5000万元海洋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这是山东省内首笔海洋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项目贷款,有效盘活了沉寂在海洋中的碳汇生态产品价值。
去年7月份,威海市商业银行成功发行50亿元绿色金融债,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规定的绿色项目,涵盖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矿山修复、高标准农田等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重点领域。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曾学文表示:“金融是促进经济转型的关键要素,如何发挥创新功能,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转型经济活动中来,是当前金融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他建议,不断拓宽绿色金融服务边界,既要支持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增量崛起”,又要为传统产业的“存量变革”提供动力。“特别是对于传统产业占比较高的山东而言,要做好与转型金融的有序衔接,通过产品创新支持更多的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持续增长补充动力。”他说。
“银行机构探索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有机会进一步做强做大自身的业务。”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财经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华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提出‘双碳’目标,旨在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陈华表示,金融机构贯彻国家政策,通过价格型工具,以优惠的利率政策向低碳企业发放贷款;也可以通过数量型金融工具,拿出更多的贷款放给低碳企业,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银行业也有机会进一步做强做大自身的业务。
政策导向协同发力
产品有了,还需要政策的指引。将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相结合,让绿色金融的政策“工具包”优势显现。
去年6月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印发了《“绿色金融深化发展年”专项行动方案》,将2023年确立为“绿色金融深化发展年”。从用好政策工具、强化项目对接、创新金融产品等方面明确了10项重点任务。切实发挥绿色金融导向作用,打造覆盖组织协调、统计监测、考核评价、创新激励、绿金宣传等全链条绿色金融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山东省政府办公厅还发布了《山东省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下称《方案》),到2025年底,初步搭建起集评价、融资、数据分析等于一体的碳金融服务平台;碳债券融资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绿色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碳金融体系基本形成,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各地政府也在努力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如,去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青岛绿色金融发展提出更为具体和明确的目标,到2025年底,碳账户应用场景更加多样,碳金融产品更加丰富,碳交易市场参与度有效提升;基于海洋碳汇的金融产品逐步丰富;争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突破150亿元,绿色贷款余额突破6000亿元;碳金融体系基本形成,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印发《济南市金融支持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等6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支持举措,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入新旧动能转换产业领域,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创新开展碳排放权等绿色权益类质押融资业务,建立数字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发行绿色、碳中和债务融资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力争到2025年全市绿色贷款规模达30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