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刘德军委员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在低空经济发展方面,山东未来要在布局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产业方面加大力度。
谈到低空经济,刘德军列出了一组数据:山东已建成通用航空机场20个,经营性通用航空企业达到40家;通用航空飞行时间达12.8万小时、31.4万架次,居全国首位,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丰富。
此外,山东的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基本构建起集科研、制造、运营、试飞、服务于一体的航空产业链条;山东还设立了空天信息大学、山东航空学院等一批专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省级民航发展协调机制等。
刘德军建议,山东应增强低空产业制造能力,加快建立低空经济产业图谱,大力引进通航飞机零部件、机载设备、导航或航电产品等航空装备生产制造企业,构建“研发+制造+服务+应用”产业链,打造通航整机制造基地和航空零部件生产基地。
“着力发展无人机产业,发挥山东省制造业大省优势,在中大型无人机研制、有人机改无人机、无人机机载设备研发上进行突破,构建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完整产业链,争创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刘德军说。
他还建议,培育低空产业新业态,积极促进低空物流、低空游览、短途运输、私人飞行等业态发展,强化应急、医疗、政务等领域的低空服务等。同时积极开展低空飞行试点,开发一批公共服务场景和商业应用场景,打造低空场景应用示范区,丰富低空经济新业态。
刘德军还提到,加强低空专业人才培养,依托空天信息大学、山东航空学院等高校,加强低空产业职业教育建设,强化飞行、机务、运行、空管等低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鼓励低空产业企业直接参与低空专业的开发与建设,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度发展,建立高校直通车,多层次培养专业人才。